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0年2月18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将磷酸氯喹作为抗病毒试用药物之一,其后又于同月26日发布了《关于调整试用磷酸氯喹治疗新冠肺炎用法用量的通知》,2020年3月3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对磷酸氯喹给药方案进行了修订。磷酸氯喹半衰期长、全身分布广泛,易在体内蓄积,且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本文结合磷酸氯喹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对给药方案进行了安全性分析,供临床医师和药师在诊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时参考,以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总结马宏博教授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经验。马教授认为本病主要病机是乳络不通,加之肝气不舒,气滞血瘀郁于乳络,日久酿生脓毒。将本病分为典型的三期--肿块期、成脓期、恢复期,分期辨治,以瓜蒌牛蒡汤为基础方剂,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的同时注重疏肝理气,多方合用,临床效果显著,复发率少,也使患者免于手术创伤维持了外形美观。.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不同的方-法描述Cardiobacterium valvarum(C. valvarum)临床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进行分子鉴定。 方-法 转种阳性血培养标本到血琼脂平板上进行细菌培育,革兰染色涂片镜检,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对临床分离株进行细菌鉴定,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分离株的蛋白质进行高通量测定,E-test法对分离株作药敏试验。提取分离株的DNA,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PCR的产物进行测序,在NCBI的BLAST网站上与GenBank数据库上的序列做相似性比较,用MEGA7.0.26软件构建该分离株的系统进化树。结果 经细菌培养发现小而圆、光滑、不透明,灰色的菌落;经革兰染色后镜下见到小、两端圆形、革兰阴性的多形性杆菌;VITEK 2 Compact上机、MALDI-TOF-MS技术均未得到该分离株的鉴定结-果;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测得该菌株基因全序列约为1 450 bp,与C. valvarum F0432的16S rRNA同源性为99.59%,鉴定为C. valvarum。结论该菌的形态、生化反应均无代表性,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可以对C. valvarum进行鉴定,对该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门诊药房精细化管理模式,提高门诊药房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方法:从我院医院信息与大数据中心调取门诊患者取药相关数据,对传统管理模式下的门诊药房处方数据进行统计,通过鱼骨分析法发现可能影响患者候药时间和药房工作效率及质量的因素,采用质量管理工具4M1E法对相关问题进行改进并实施精细化管理。选择改进前、精细化管理第1阶段及第2阶段各10个工作日的处方数据,对改进前后的药师工作效率、患者平均候药时间、调配差错和盘点错误等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效果。结果:通过鱼骨图分析发现,影响患者候药时间和我院门诊药房工作效率及质量的因素包括人员因素、机器因素、物料因素、方法因素、环境因素等,如人员上岗人数和时间分配不合理、机器老化等。实施精细化管理后,我院门诊药房采取了调整人员上岗时间并细化绩效奖励方案、维护自动发药机并更新处方扫描设备、设立临时药柜并优化货位号、加强药品管理和相关人员培训、开设特色单品种发药窗口等多种措施。统计结果表明,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第1阶段,我院门诊药房10个工作日的调剂处方数和处方条目数均有小幅上涨,门诊药房因上岗人数减少且开放窗口数量和时间有所变化,上岗人员累计工作时长由1680 h减少至1440 h;人均每小时调剂处方数和处方条目数分别由52.0张、58.7个增加至65.1张、69.6个(P<0.05);收集到的调配差错数量由30条减少为5条,患者候药时间和盘点错误数未见有明显变化。在第2阶段,在我院门诊药房调剂处方量相近的情况下,药师人均每小时调剂处方数和处方条目数分别由改进前的52.0张、58.7个增加至59.9张、67.3个(P<0.05),患者的平均候药时间由9.30 min缩短到7.32 min(P<0.05);经进一步细化差错数据收集方式和调整绩效激励方案后,门诊药房调配差错上报数增加至75条,盘点错误由5条降为0条。结论:我院门诊药房通过4M1E法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缩短了患者的候药时间。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切口瘢痕缺损(cesarean scar defect,CSD)目前尚无国际统一的定义和治疗方法。对于药物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又有生育要求的CSD患者,如有手术意愿可选择手术治疗。手术主要有经阴道、宫腔镜、腹腔镜及宫腹腔镜联合4种方式。几种术式各有优缺点,术者应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瘢痕缺损的大小和位置、所在医院手术条件及自身的手术技能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综合价值,为各级决策提供证据并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方法:检索国内外文献/文摘数据库,纳入临床诊疗指南(含专家共识)、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随机对照试验等循证医学证据;通过药品生产企业和第三方药品市场数据库,获取药品说明书以及药品价格、采购和销售数据。按照《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管理指南(2021年版试行)》中的方法,对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COPD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和可及性6个价值维度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初筛获得1 746篇文献,最终纳入系统评价/Meta分析22篇。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可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血气分析等临床疗效结局指标,且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或空白对照相当,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经济性方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更具有经济性。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在制剂方面具有创新性,更有利于吞咽不便或对气味敏感的患者人群。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的药价水平、可负担性和可获得性均良好。结论:对于COPD患者,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具有良好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自2017年1至12月收治的180例绝经后因子宫内膜增厚(≥4mm)接受内膜活检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绝经后有无阴道异常出血(AUB)分为AUB组和无AUB组各90例。分析两组组间及组内多个临床指标与内膜病理检查结果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AUB组内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确定绝经后内膜增厚且不伴AUB的女性人群内膜癌筛查的最佳预测值。结果①AUB组和无AUB组组内最常见的子宫内膜良性病理检查均是绝经期内膜(33.34%vs.48.90%),其次为内膜息肉(17.78%vs.24.44%)和内膜单纯性增生(14.44%vs.17.78%)。AUB组的内膜癌发生率显著高于无AUB组(χ^2=18.127,P<0.05),无AUB组的绝经期内膜发生率高于AUB组(χ^2=6.763,P<0.05)。②AUB组患者的平均内膜厚度为(10.01±5.69)mm,显著高于无AUB组患者的内膜厚度(7.59±3.34)mm(t=17.516,P<0.05)。③AUB组的单因素分析:年龄≥60岁、初潮年龄≤12岁、绝经年龄≥50岁、不孕史均是AUB组内膜恶变的影响因素(χ^2值分别为6.731、5.494、4.935、6.732,均P<0.05),AUB组中恶性内膜的平均内膜厚度显著高于良性内膜(t=-4.163,P<0.05),而绝经年限≥25年的患者发生内膜癌的几率低于绝经年限<25年的患者(χ^2=5.400,P<0.05);多因素分析:内膜厚度(OR=1.254,95%CI:1.094~1.436)、年龄≥60岁(OR=7.775,95%CI:1.550~39.003)、初潮年龄≤12岁(OR=6.123,95%CI:1.780~20.926)及绝经年限≥25年(OR=0.100,95%CI:0.011~0.881)均是AUB组患者发生内膜恶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④在无AUB组,仅发现恶性病变患者的平均内膜厚度高于良性病变(t=-3.085,P<0.05),其他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⑤在已绝经人群中子宫内膜增厚且不伴AUB者,ROC曲线上约登指数最高时的临界点为9.50mm时,AUC最大,为0.808(95%CI:0.785~0.904,P<0.05),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00%、95.35%、42.85%、98.80%。结论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且无AUB的人群,内膜活检大多数为内膜良性疾病,当内膜厚度≥9.50mm时,建议行内膜活检排除内膜病变。  相似文献   
9.
10.
冯晓晨  刘芳  杨丽  徐晓涵 《河北医药》2023,(7):1099-1101+1105
目的 应用FOCUS-PDCA[find(发现)、organize(组织)、clarify(澄清)、understand(理解)、select(选择)-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处理)]管理工具降低门急诊处方中给药途径不合理发生率。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20年1~3季度门急诊处方,通过药师三级点评,确定给药途径不合理的处方,通过鱼骨图分析探寻造成给药途径不合理的原因。2020年第4季度进行FOCUS-PDCA循环管理,对不合理处方通过院周会公示、专项点评反馈、完善电子信息系统、加强培训等方式进行干预。与2021年1~3季度数据进行对比,对于有效的解决对策,纳入医院管理制度并持续改进。结果 2020年1~3季度共抽处方20 059张,其中给药途径不合理处方32张,给药途径不合理率发生分别为0.09%(5/5,734)、0.14%(9/6,550)和0.23%(18/7,775),分析发现可能影响给药途径不合理的因素包括人员、药品、系统、管理和环境等几个方面。实施解决对策后,2021年1~3季度的给药途径不合理率为0.08%(7/8,9...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