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病例摘要患者刘××,男,33岁,工人,門診号67461,于1964年1月14日来门診。問診:患者罹陣发性、旋轉性眩暈达六年余,近两年来病情轉剧。眩暈发作次数由过去每月数次,发展至現在每周发作3~4次。并在每次发作前,感觉先有一股热气从少腹部上冲至头頂,随即发生周围景(扌晃)  相似文献   
2.
消渴     
<正> 张某,男,55岁。患糖尿病一年多,经服降糖药物未愈,时好时犯,于1978年9月20日前来诊治。诊见口干口苦,饮水多,日引数升,小便频数,大便正常,消瘦,纳食不香,兼有头晕,心悸而烦,乏力,舌质暗红,中有裂纹,苔略厚而干,脉弦细而数,尿检:尿糖(++++)。辨为消渴。此乃阴虚兼郁热,位于上焦。治宜养阴清燥,佐以泻心火。方投消渴方合益  相似文献   
3.
腺病毒肺炎是嬰幼儿肺炎重症之一,病程长,目前应用抗菌素治疗效果尚不滿意,病死率高,較大的威胁着儿童的生命和健康。几年来,蒲輔周老师协助北京某医院的治疗工作,对一些危重的病例通过会診,証明中医对本病辨証施治有显著疗效。現从整理蒲老医案当中,介紹其中几个典型治驗医案,供同道們参考,并請指正。  相似文献   
4.
胃脘痛辨治经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振盛 《中医杂志》1992,33(4):19-20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以上腹部近剑突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常兼有纳差、嗳气、呃逆、腹胀、呕恶,甚至呕血、黑便等症状。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疡、胃下  相似文献   
5.
我们从1979年年10月到1980年10月用溃疡合剂治疗66例溃疡病,效果尚属满意,现小结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66例中,男60例,女6例。年龄21~60岁,平均为38岁。病程1个月至30年,平均为10年。按病变部位分类,胃溃疡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8例,复合性溃疡20例;其中伴胃或十二指肠粘膜炎56例,伴胃粘膜脱垂17例,伴胃下垂3例。本组中X线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有龛影者1例,纤维胃镜检查胃或十二指肠粘膜有溃疡面者65例。药物组成及煎服方法:黄芪20克,当归9克,元胡9克,白芍12克,香附10克,乌药7克,肉桂3  相似文献   
6.
一、小儿疳积的治验疳积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慢性消化不良,或肠寄生虫病。有了疳积的小孩,乳食懒进,或易饥多食,肌肉消瘦,肚子大,面包不荣,毛发焦枯,易发脾气,喜食异物,肛门发痒,大便溏泻,或大便干,似羊屎,尿如米泔,午后潮热。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为疳积的主要原因。患了疳积的患儿,宜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零食。疳积初起者,若能注意饮食调理,可自康复。治疗疳积的原则是消积、调理脾胃。蒲老采用《医宗金鉴》里的消疳理脾汤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8.
急症脘腹痛,包括西医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炎、胃下垂、胃粘膜脱垂、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肠梗阻、肠炎、阑尾炎、痢疾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肠痉挛等。四逆散出自《伤寒论》少阴篇,原方主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原方组成为柴胡、枳实、白芍、甘草,具有疏肝理脾、透解郁热之效,是调理肝脾之方祖。我们常以四逆散加减治疗急症脘腹痛等疾患,均获得良好效果。兹择例介绍如下。1 急性胃炎我们在临床上多以四逆散为主方辨证加减治疗具有较好疗效。如属风寒之邪侵袭胃腑者,宜本方疏肝和胃,调理中焦气机,加藿香、防风、苏梗以散寒化湿,酌  相似文献   
9.
<正> 肝炎蒲××,男,42岁,1979年6月9日初诊。患者自1977年患肝炎至今,虽经长期服药及住院治疗,均未治愈。病势迁延,形肉赢瘦。现证:四肢无力,心跳气短,纳呆嗳气,右胁闷痛,腹胀肠鸣,矢气多,大便稀,日行二、三次,舌边尖红苔白,脉弦细而数。肝功:转氨酶254单位,麝絮+++,麝浊13单位。脉证兼参,辨证  相似文献   
10.
<正> 脾胃病证有虚有实,脾病以虚证为多,胃病以实证为常见,故有“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之说。因脾胃的生理机能与各脏腑之间,存在着互相生化互相制约的关系,所以脾胃发生病变,常常影响其余脏腑。相反,其它脏腑的功能障碍也能引起脾胃功能的失调。张景岳说:“治脾胃,可以安五脏”。人体健康与否,关系到脾胃的强弱,若生化之源生机旺盛,五脏六腑则安。如周慎斋说:“诸病不愈,必寻到脾胃之中,万无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