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萍乡、靖安、万载三市县基本消灭麻风达标考核发现的新病人中,氨苯砜治愈后复发者占75%,占受检治愈病人的6.52%。考核方法为:检查被考核市县的全部现症病人(体检和查菌);随机抽查治愈者,101例以上的县市抽查25~30例,51~100例者查20~24例;11~50例者查11~19例,10例以下全查:对现症病人、治愈和死亡未满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上海市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儿童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并分析体质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369例,经专家论证设计儿童体质辨识问卷,进行体质问卷调查,并采集出生史、喂养史、饮食偏嗜、睡眠质量、住宿环境等相关因素并进行分析。结果:RRTI男女比例为1. 2∶1,以3~6岁的学龄前期儿童发病最多; RRTI气虚质最多,占42%;出生史与体质不相关,母乳喂养、饮食偏嗜、睡眠质量、住宿环境与体质相关(P 0. 05)。结论:RRTI儿童以气虚质多见,喂养史、饮食偏嗜、睡眠质量、住宿环境等与体质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我市约147例用MDT者中51例有麻风接触史(34.69%),其中男41例,女10例;MB 27例,PB 24例;家庭内接触31例,家庭外接触20例。其传染源有48人,包括男44人,女4人;MB34人,PB 10人,型别不明4人;2人共一个传染源的6例,后者都是MB。其传染源型别明确者共47例,其中44人的89.36%与传染源有血缘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中药联合耳穴贴压调理儿童体质,观察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3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中药组,B组为中药+耳穴组,每组180例。治疗2个月,随访360 d,观察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作情况。结果:(1)A组总有效率为85.5%,B组总有效率为96.6%,中药+耳穴疗效优于单纯中药,P0.01;(2)两组均可减少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次数、缩短病程、减轻病种,均P0.01;(3)B组在缩短病程、减轻病种方面优于A组,P0.01;(4)B组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优于A组,P0.01。结论:中药联合耳穴调理中医体质,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防治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联合化疗是防治麻风的有效措施,但它要求高、耗资大。目前用于麻风防治的经费主要来自卫生事业费、地方拨款、有关部门资助及国际援助四个方面。我区多数县(市)都采取防治包干,经费相当紧缺。如何财尽其用,是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6.
1987~1990年共有446例麻风病人接受 MDT,资料完整的有362例,其中男312例,女50例;年龄12~77岁,病期1~59年;初治的93例(I 2例、TT 31例,BT 15例、BB 1例、BL20例,LL 24例),经治的235例(MB 106例,PB 129例),复发的34例(MB 20例,PB 14例);用三联治疗176例,二联治疗186例。完  相似文献   
7.
瘤型麻风误诊为持久性红斑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41岁,农民。1992年6月发现左踝上有5处结节,1994年两次在四肢和面部出现疼痛性结节,伴恶寒发热,持续一月余;取结节活检,病理诊断为“持久性隆起性红斑”。1995年2月来我院就诊,左尺神经痛,双眉外1/3  相似文献   
8.
2例均系男性,年龄分别为50岁和44岁,因患多菌型麻风病而进行联合化疗(MDT),分别在完成疗程10个月、4个月后出现Ⅱ型麻风反应,用抗麻风反应药物治疗效果不好,而且皮肤查菌细菌指数升高,但(加)用联合化疗药物后,麻风反应被控制,皮肤查菌也渐转阴,达到或接近临床治愈标准。  相似文献   
9.
应用防护鞋对40例麻风足畸残康复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区是第三期国际麻风康复合作项目的试点地区之一。2000年从存活的183例麻风病人和治愈者中,选出46例作为试点对象,其中足畸残42例。到2003年完成试点工作,收到了较好效果,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由麻风病防治专业医师按《麻风畸残防治指南》中的方法现场检查,按《全国麻风POD工作指南(2000~2003)》的标准选择试点对象。  相似文献   
10.
宜春地区自1987年实行麻防改革,推广联合化疗、开展社会防治以来,发展很快,麻风患病率由1987年的0.084%降为1993年的0.011%、下降了86.9%,主要是充分发挥了县、乡、村三级麻风防治网的功能,其中县市防治机构(含兼职)的人员起了决定性作用。稳定和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