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0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凹槽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多段骨折(附1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交锁髓内钉-凹槽交锁股骨髓内钉(Biorigid nail femur,简称BNF)治疗股骨多段骨折的方法。方法自2002年3月~2003年10月应用德国aap公司生产的BNF治疗骨折多段骨折18例。结果本组经过3~18个月、平均9个月的随访。骨折均愈合,膝、髋关节恢复良好。结论BNF具有设计独特、内固定可靠、主钉全程均可交锁的特点,能满足自股骨转子下到股骨髁之间一处或多处骨折内固定需要。  相似文献   
2.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结合骨碎屑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结合收集开髓、扩髓操作时产生的胫骨干骺部骨碎屑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3月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并收集开髓、扩髓时的骨碎屑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41例,并进行临床观察和总结。结果随访5-24个月,平均10个月,41例胫骨骨折骨不连均获得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5.5个月。伤口无感染,膝、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根据Johner-Wruhs评定:优28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0.2%。结论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并收集开髓、扩髓时的骨碎屑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避免了取自体髂骨的并发症,该方法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同样适用于新鲜胫骨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金属支架治疗食管气管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气管瘘是晚期食管癌严重并发症,保守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迄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我科自1994年10月至1996年4月应用金属食管支架治疗食管气管瘘6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6例中,男5例,女1例,平均年龄62岁,患者均以百咽困难,刺激性咳嗽,痰中带有食物为主诉,病灶位于食管下段2例,中段4例。病因:癌灶侵入临近气管,形成瘘管。全部病例均经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证实。病灶长度4~13cm,平均8.5cm。自出现吞咽困难至食管气管瘘病程8~13个月,平均10.5个月。既往,6例均使用过不同方案的放、化疗及中药治疗,3例曾用硅胶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4例患者随机分成单侧固定组(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双侧固定组(双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双侧固定组(P<0.05)。结论单侧或双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两者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但单侧固定组手术风险、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者住院费用均低于双侧固定组,临床上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可进行单侧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临床效果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以某院82例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出现危险因素的原因。结果:住院期间,82例患者中有2例死亡,有41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而其中危险因素则包括高龄、病程较长、术前心功能分级较高、术前非窦性心率、术前作心功能低下、双瓣膜置换术和体外循环时间较长等,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脏瓣膜病实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临床积极预防并发症,减轻对患者的影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期许为该病的临床研究做出贡献.方法 将我院在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3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患者,观察组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且创伤小、并发症少,利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培养中医药学复合型专业人才,实施和推进双语教学,分析了双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之间的紧密联系,提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几项措施,为双语教学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儿童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在儿童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中的诊断价值各家报导不一,而且差别颇大。一九八七年五月我们对一个自然村三岁以下儿童进行了普查,报告如下:一、普查对象与方法选择一个经济条件较好,未经过佝偻病防治的自然村三岁以下儿童为普查对象,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对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置。方法住院的重型肝炎病例42人分成人工肝组和药物组,两组均应用常规保肝支持治疗,人工肝组22例加用血浆置换,平均每例次输血浆2000ml,平均每例治疗2·6次。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球蛋白、凝血酶元时间、凝血酶元活动度,记录不良反应及处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人工肝组和药物组的显效率分别是61·9%和15%,有效率分别是14·3%和30%,无效率分别为23·8%和55%。人工肝治疗组的血清总胆红素降低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人工肝组有4例过渡到肝移植。为肝移植术后胆汁淤积患者血液净化,渡过危险期。不良反应有一过性皮疹、瘙痒,静脉置管处渗血、皮下血肿,置管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对症处理,解除症状。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是治疗重型肝炎及肝移植围手术期肝功能障碍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