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穿刺器材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囊肿中的应用.方法 2004-05-2011-05在CT引导下穿刺硬化治疗肝囊肿15例,肾囊肿25例,卵巢囊肿6例,应用了3种类型的穿刺器械.其中包括Dr.J脊柱针;一次性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包;一次性使用动静脉穿刺针.结果 46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术后随访3个月~1 a,治愈率95%(44/46),有效率100%.结论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有针对性选择穿刺器械,可以减少穿刺中的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多层CT表现特征,并结合鉴别诊断分析误诊原因,提高本病的影像学诊断正确率。方法对收集的16个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CT诊断、鉴别诊断及误诊原因。结果被病理证实的16例肺泡蛋白沉积症多层CT表现具有特征性。有7例误诊,诊断正常率为56.3?。结论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多层CT表现特征,能高度提示该病诊断。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加中医辨证治疗对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方法:以MMC、5-Fu、顺氯氨铂联合用药,采用动脉灌注方法与中医辨证治疗综合使用治疗晚期食管癌。结果:综合治疗组食管癌疗效总有效率为92.8%,而单纯介入组为86%;其中综合治疗组的毒副反映经临床观察明显较单纯介入组减轻。结论:介入治疗联合中医辨证治疗晚期食管癌是较为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脏炎性假瘤的CT表现特征,并结合鉴别诊断分析误诊原因,提高本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对收集的17例肝脏炎性假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为单发肿块,2例呈多发病灶.CT平扫14例表现为低密度,3例为稍高密度.动态增强扫描5例动、门脉期及延迟期均无强化.8例动、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边缘呈环状强化,其中4例内部有分隔状强化;4例动、门脉期无强化,延迟期呈结节状强化.有7例误诊,CT诊断正确率约59%.结论 较多的肝脏炎性假瘤通过其CT表现,综合分析能够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建立太子参药材中14种真菌毒素的同步分析方法,分析真菌毒素的污染状况,为监测中药材质量和用药安全提供技术指导.以80%乙腈作为提取溶剂,振荡提取1h,经改良QuEChERS净化剂(0.1 g PSA +0.3 g C18+0.3 g无水MgSO4)净化;采用Waters HSST3色谱柱(2.1 mm× 100 mm,...  相似文献   
7.
褐腐病是天麻种植生产上的高发病害,但其病原菌尚不明确。该文从77份感染褐腐病天麻块茎中分离纯化病原菌,通过致病性试验、形态和分子鉴定明确病原菌,比较了各病原菌的致病力及其对天麻营养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在褐腐病害天麻块茎样本中共分离获得119株真菌,其中,土赤壳属真菌的分离频率最高,为42.01%。经致病性验证表明有6株真菌的致病特征与田间自然发病症状一致。形态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该6株真菌分属于粪壳菌纲丛赤壳科土赤壳属真菌Ilyonectria cyclaminicola和I.robusta;2类真菌均能产色素、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其中I.cyclaminicola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I.robusta。致病力比较结果显示,接种I.cyclaminicola所形成的病斑显著大于I.robusta接种组,提示I.cyclaminicola对乌天麻的致病力高于I.robusta。对峙培养结果显示,I.cyclaminicola和I.robusta均能够显著抑制蜜环菌的萌发及菌索的生长;蜜环菌亦能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且I.cyclaminicola受抑制程度小于I.robusta。该研究首次揭示了I.cyclaminicola和I.robusta是天麻褐腐病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8.
天麻连作障碍明显,但其发生机制仍不清楚。该研究从天麻种植后土壤微生物变化探讨其与连作障碍的相关机制。通过比较种植天麻1年、2年和3年的土壤微生物种类及丰度的变化,分离出可能导致天麻连作病害的致病菌,采用“天麻-冬荪”轮作种植探究了天麻土传真菌病害的防控措施。结果显示,天麻种植导致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稳定性降低、有害菌种类和丰度增加等,在种植第2年最为明显;即使将土壤闲置2年,其微生物多样性未恢复到正常水平。连作土壤中变化最为显著的真菌是Ilyonectria cyclaminicola,其在土壤中的丰富度与天麻病害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将其接种于种植天麻的土壤中能显著增加天麻的腐烂病害发生率。种植1茬天麻后再轮种1~3茬冬荪,能显著减少I.cyclaminicola的丰度,逐渐恢复土壤中微生物生态平衡,并降低天麻病害发生率。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天麻种植使土壤中的土赤壳属真菌成为优势菌群,其中I.cyclaminicola是天麻土传真菌病害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可通过轮种冬荪来减少天麻连作病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市收治的境外输入性儿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3月14日至2020年4月8日在上海市入境的38例经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阳性确诊的SARS-CoV-2感染的儿童病例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以及治疗和转归情况。结果:38例患儿中,无症状感染16例(42.1%),非重症肺炎14例(36.8%),轻型8例(21.1%);37例(97.4%)来自欧洲和北美;26例(68.4%)无明确感染病例接触史或者聚集发病,12例(31.6%)有家庭内或学生宿舍内感染病例接触史。非肺炎组和肺炎组病例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14例肺炎病例随访影像学均显示肺部病灶吸收治愈。16例无症状感染者在住院期间未出现症状和肺部影像学异常。7例有发热,热程平均2.5 d,11例有咳嗽,5例有咽痛,4例有鼻塞和流涕症状,6例使用过1~6 d羟氯喹治疗。38例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平均(18.5±3.4)d。结论:境外输入性儿童SARS-CoV-2感染病例以无症状感染常见。有肺炎和无肺炎实验室检查结果无明显特异性。无症状感染者和非重症病例不推荐常规胸部影像学复查。  相似文献   
10.
广东遂溪县黄胸鼠和褐家鼠对杀鼠灵的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遂溪县黄胸鼠和褐家鼠对杀鼠灵的抗药性发展程度.方法采用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结果黄胸鼠的抗性率为8.16%,比1992年2.7%监测结果有发展趋势;褐家鼠未发现抗性鼠. 结论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仍然敏感,可继续使用,但应加强监测,注意黄胸鼠抗性种群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