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1 临床资料 患者1,男,54岁,因"反复抽搐伴意识丧失10 a,智力减退6个月"就诊.10 a前患者无诱因突然出现意识丧失、抽搐,大汗,小便失禁,约10 min后抽搐停止,1h左右意识清醒,醒后对发作过程无记忆.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多于晚上饮酒后或劳累后发作.曾多次至当地医院就诊行脑电图检查(检查结果不详),诊断为癫(癎),长期间断服用中西药(具体用药、用法不详),仍每月发作3~8次.6个月来患者逐渐出现反应迟钝、智力减退,遂至本院就诊,以癫(癎)收住院.入院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晰,言语流利,记忆力、计算力均差,定向力正常,余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血、尿常规、血糖及生化指标及心电图未见异常.头颅MRI检查示轻度脑萎缩.  相似文献   
3.
<正> 提起“三因学说”医人皆知,然不明其旨者,屡见不鲜。究其因,是混淆了“病因”与“发病”的概念。《中医学基础》(1978年第一版)一书,在“病因病机”章下虽有“发病”节,也在“病因”节下提到了病因归类,但对“三因”却作出了:“没有科学地揭示内因外因的辨证关系”的指责。客观上没有起到正确理解“三因”的作用。为此,有正本清源的必要。“三因”学说,出于宋代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书中是这样写的:“外则气血循环,流注经络,喜伤六淫;内则精神魂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本院3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联用缬沙坦每天80mg,对照组只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症状改善及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及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89.5%和84.2%;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7%和73.7%;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患者能够降低房颤、房早、房速的发生率,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  相似文献   
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上的常见病,近年来关于DVT的诊断及文献报告日渐增多,几乎涉及临床各科,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应用肝素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有效的经典方法。我院自2004年11月到2006年10月期间用低分子量肝素(LMWH)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47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1例)行常规治疗,治疗组(2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并逐步加大剂量至靶剂量,疗程均为24周。疗程结束时观察2组疗效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治疗24周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明显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美托洛尔治疗,能够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血管病是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患者常并发心电图异常.我们收集我院两年米收治的47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资料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张耀民 《中原医刊》2009,(11):91-92
近年来,对于存在急性心肌梗死风险的冠心病高危患者提倡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并长期应用。2006年3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对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小心”一词,在整部《黄帝内经》中唯见于《素问·刺禁论篇》。该篇也仅有其名,不复描述,《难经》亦不曾引论。历代医家多有注释,如马莳谓心胞络,张志聪谓鬲俞之间的微细心气,吴昆谓肾,张景岳谓肾俞、命门相火,王冰谓真心神灵之宫室等等,众说不一,致使其实质所指成为千古疑案。笔者参考文献,分析原文,对  相似文献   
10.
例1.男,36岁。于2005-08-27因多发性骨折由外院转入我院骨科。3年前曾行胃大部切除术,BillrothⅠ式吻合。入院次日出现精神差、烦躁、贫血,左下肺呼吸音消失。胸部X线平片报告:左肺挫伤并血气胸,转入胸外科。急行胸部CT检查,提示左膈肌破裂,膈疝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