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早期食管癌诊断比较困难。笔者收集了数字胃肠机检查诊断的30例经胃镜、病理证实的早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数字胃肠机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来,我国的影像医学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涉及范围的广度与深度均为以前所未有,如何做好影像科的各项工作,包括成像技术、机械维护、诊断、介入治疗、资料收集与保管、科研成果的命题,研究与开发以及网上技术等,都需要科室工作人员以饱满的热情,崭新的姿态认真对待,以期取得最佳的质量保证。1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包括全科(或影像中心)及各专业小组可根据其职责范围、工作对象的要求,对病员进行单纯检查、验证、复查或不同方式的治疗如放疗、介入治疗等制定不同的切实可行,简明扼要的工作常规,既便于执行,又便于督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骨巨细胞瘤的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骨巨细胞瘤中,发生于长骨骨端23例,椎体5例,不规则骨3例。膨胀性破坏8例,溶骨性破坏19例,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4例。溶骨性骨破坏区内伴有骨嵴形成9例,膨胀性骨破坏区内均可见细小骨分隔。结论:多种影像学方法结合,可以在术前提高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1病例报告: 患孩男,9岁,2000年3月16日因发热,右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偶有呕吐就诊。体检:消瘦,有病容,能合作。实验室各项检查除贫血外,无其它异常。肝功未见特殊。 胸部透视及后前位摄片,左肺中下部可见2个园形结节状病灶,较大者为 3cm X 4cm,小者为 1.0cm X 0.8cm,边缘基本清晰.肺纹理增粗。 2日后作CT腹部扫描,肝区可见弥漫性多发性结节状低密度灶,大小约1cm~3.2cm,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毛糙,CT值 10Hu。诊断:原发性肝癌伴肺转移。患者于2月后死亡。2讨论: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5.
梗阻性黄疸的CT诊断(附4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梗阻性黄疸的良恶性鉴别以及CT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和手术证实的梗阻性黄疸病例,着重对肝内胆管扩张的不同表现与良恶性梗阻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在40例梗阻性黄疸中,28例为良性梗阻,肝内胆管呈“枯树枝”样扩张者26例,占92.8%;12例为恶性梗阻,肝内胆管呈“软藤样”扩张率占100%。结论:“枯树枝”与“指套样”胆扩张虽然不是鉴别良有恶性梗阻的特异现象,但是结合B超、临床以及化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对提高诊断符合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基层医院采用双排螺旋CT薄层扫描对于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4年来经CT发现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病灶且有病理结果者共29例,其中经穿刺或手术证实周围型肺癌19例,转移瘤1例,结核瘤4例,炎性包块4例,肺动静脉瘘1例。病灶直径约1cm~7cm均进行薄层扫描,层厚为1mm~3mm,其中11例行增强扫描,9例行三维重建并分别行冠矢状位重建。结果恶性病灶大部分呈生姜块状结节、边缘毛糙,并有短毛刺,胸膜凹陷征象明显,有血管支气管集束征;而边缘光滑、密度均匀、钙化灶与卫星病灶等与良性结节显著相关;进行三维后处理后特征性征象显示更为清晰明了;增强扫描前后恶性病灶增强的CT值增幅较大,一些良性病灶增幅较小,并且增强峰值时间不同。结论基层医院利用双层螺旋CT针对肺内小结节病灶进行高分辨扫描(HRCT),并三维后处理结合增强后CT值改变对于诊断鉴别良恶性病变有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