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pbar1是第一个被证实的G蛋白偶联胆汁酸膜受体,其广泛表达于体内肝、胆、肾、肠、神经与心血管系统等.梗阻性黄疸发生时, Gpbar1被胆汁酸信号激活,介导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在梗阻性黄疸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相应的病理生理功能. Gpbar1通过控制炎症、调节胆管上皮屏障功能、抑制肾脏氧化应激、调节肠粘膜屏障与肠道菌群、调控瘙痒与感觉障碍、调控心血管功能等,可能是梗阻性黄疸的潜在治疗靶点.本文对Gpbar1在梗阻性黄疸发病机制中的意义与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究清热利胆汤治疗胆汁瘀积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清热利胆汤和胆汁瘀积性肝损伤相关的核心靶点,构建基于活性成分与疾病共同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genesand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分子对接方法验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作用。采用胆管结扎方法建立胆汁瘀积性肝损伤大鼠模型,给予思美泰及清热利胆汤进行干预,考察各组大鼠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活性以及总胆红素(total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和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水平;考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考察各组大鼠肝脏组织蛋白激酶Cα(protein kinase Cα,PRKCA)、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protooncogene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1,RAF1)、双特异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dual specificity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2K1)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K1)m RNA表达情况。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清热利胆汤可能通过作用于PRKCA、RAF1、MAP2K1和MAPK1靶点,参与MAPK信号通路,从而治疗胆汁瘀积性肝损伤;原花青素B2与MAP2K1、槲皮素与MAPK1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与模型组比较,清热利胆汤组大鼠血清中ALT活性和TBA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得到改善;肝脏组织中PRKCA、MAP2K1和MAPK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RAF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清热利胆汤能够通过调控PRKCA、RAF1、MAP2K1和MAPK1,从而治疗胆汁瘀积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3.
梗阻性黄疸是指胆道系统因各种原因引起机械性梗阻、胆汁排空不畅、出现进行性皮肤、巩膜黄染的一种常见病。中医药对黄疸的治疗源远流长,在退黄保肝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梗阻性黄疸在手术解除梗阻病因或微创介入通畅胆汁引流的基础上,在围手术期合理应用中药治疗,能够起到保肝退黄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患者更快康复。文章对中药治疗梗阻性黄疸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胰腺腺泡细胞凋亡与急性胰腺炎及其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包含了复杂的调控机制,与细胞坏死有着本质区别,不引起炎症刺激.在实验性及临床急性胰腺炎中均观察到胰腺腺泡细胞的凋亡,研究表明其可能是机体有利的保护性反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关系.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对急性胰腺炎胰腺腺泡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治疗方面的相关研究和探索进行了归纳和阐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腺泡凋亡的作用。方法通过胆胰管注入脱氧胆酸钠制备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设立对照组、模型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显微镜观察并进行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TUNEL方法测定胰腺腺泡细胞凋亡指数;RT-PCR技术检测胰腺组织Bax与Caspase-8 mRNA水平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ax与Caspase-8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同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大鼠胰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腺泡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升高[(11.10±2.42)vs(6.50±1.58),P<0.05];Bax mRNA与Bax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为[(1.370±0.297)vs(1.046±0.337),P<0.05;(457.20±36.56)vs(339.40±26.73),P<0.05]。结论地塞米松可上调促凋亡基因Bax表达而诱导腺泡细胞凋亡,使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减轻,改善了病情。  相似文献   
6.
7.
肝胆管结石临床治疗棘手、易复发、并发症发生率高,诊治不当极易造成肝功能不全,故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随着诊疗设备的进步,各种内镜微创技术的开展,使大多数肝胆管结石得到有效的治疗。中医药不但有预防结石复发的作用,而且在围手术期能够加速患者的康复。SELECT理念是根据肝胆管结石的不同类型及分布特点,选用最优化的多镜组合的微创治疗方式,围手术期结合中医药治疗,实现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微创化、多元化、个体化。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 胰腺假性囊肿(PPC)形成是急性胰腺炎(AP)常见的局部并发症,PPC发生胰腺结肠瘘者少见。本文对1例PPC并感染致结肠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内镜干预治疗等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本文回顾分析内镜下治疗AP后PPC并感染致结肠瘘1例患者病例资料,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PPC发生胰腺结肠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内镜干预治疗选择。结果 患者为51岁女性,因“上腹痛1 d”就诊。术前CT扫描检查报告:AP征象并假PPC形成。超声内镜下经胃后壁穿刺入胰头部,脓肿腔内放置蕈型覆膜金属支架(LAMS)(10 mm×50 mm),引流通畅,但术后患者反复高热。再次经超声内镜下放置覆膜金属支架、双猪尾支架、经鼻脓肿外引流等方法处理胰腺周围坏死。使用内镜吻合夹闭的技术处置胰腺结肠瘘管,术后完全治愈。结论 内镜技术在治疗胰腺周围感染性坏死及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结肠瘘中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胆汁酸受体FXR、TGR5在梗阻性黄疸(obstru ction-jaundice,OJ)肾脏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通过结扎胆总管建立OJ模型,12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胆总管结扎组(bile duct ligation,BDL)6只,和对照组(control group,CON)6只.建立模型两周后检测两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以及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的浓度变化;检测两组血清尿素氮(serum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尿酸(uric acid,UA)的浓度变化,并收集两组大鼠尿液进行尿干化学分析.Western blot方法定量检测大鼠肾组织中FXR和TGR5蛋白表达水平,q RT-PCR检测FXR和TGR5的m RNA表达水平,HE染色检测SD大鼠肾脏病理改变.结果同CON组比较,BDL组大鼠肾脏FXR和TGR5蛋白表达量和m RNA表达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BDL组大鼠肾脏组织中,肾小球密度减少;肾小管局部上皮细胞脱落、消失;小管腔隙扩张,内含大量粉染无结构物质.结论梗阻性黄疸时,会引起大鼠肾脏的损害;胆汁酸受体FXR和TGR5在肾脏的蛋白和m RNA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可能同肾脏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具有发病急、病程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SAP除引起胰腺局部损伤外,尚可出现胰外多器官的损伤.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最常见的一种早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