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张子凡 《当代医学》2002,8(10):33-35
成功企业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白手起家,以一种开创性姿态出现而最终成功的人。他们总是远在他人意识到之前就把握了时代发展的方向,从而用正确的战略把企业带向辉煌。因此,在他们身上,除了高瞻远瞩、远见卓识之外,往往还能见到一些独特强烈的个人气质,正是这些颇具魅力的人文因素影响了企业的经营与发展。2001年年末,零点集团的调查显示,由各行业业内人士评出的中国企业家综合形象评分的第一名是王石。这位被誉为中国房地产第一奇人的深圳万科董事长是一个多少有些让人琢磨不透的人,做企业做得好不用说,万科已经成为了国内房地产界非常响亮的一个牌子,更主要的是,在领导着一个大企业的同时,王石却显得颇为悠闲自得,又是登山,又是滑翔,还乘坐热气球当了一回摩托罗拉的形象代言人。工作生活两不耽误,鱼和熊掌都入囊中,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让我们一起细读王石的领导经营观。  相似文献   
2.
正亨廷顿舞蹈症虽同属于退行性神经系统病变~([1]),其临床症状与颈椎病的表现却差异明显。有报道称亨廷顿舞蹈症患者中能够观察到颈椎滑脱和脊髓高信号等类似颈椎病脊髓压迫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提示两者间可能存在相关性~([2])。颈椎病是一种由于慢性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脊髓神经压迫而引起神经症状的常见疾病~([3]);其临床表现通常以颈痛、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的疼痛麻木以及脊髓受压引起的肢体运动障碍症状为主~([4、5])。然而,目前国际上尚缺乏颈椎病合并亨廷顿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诊疗的相关报道~([6、7])。本科室收治了1例颈椎病合并亨廷顿舞蹈症的患者,在其诊疗过程中发现存在不同于颈椎病手术诊疗的特殊问题,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颈后路单侧显露选择性通道辅助下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selective channel-assisted laminoplasty,SCA-LP)治疗多节段颈椎行性疾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对比3种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laminoplasty,L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7月共114例行颈后路LP的患者资料,其中男62例、女52例,年龄58.27±7.36岁。其中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52例、颈椎管狭窄症25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37例。39例患者接受了颈后路单侧显露SCA-LP,33例患者接受了颈后路单侧显露完全保留对侧椎旁肌的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muscle-preserved laminoplasty,MP-LP),42例患者接受了常规的颈后路单开门LP。随访12~28个月(18.46±5.75个月)。比较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记录并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平均住院日。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观察颈后路单侧显露完全保留对侧椎旁肌的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退变性颈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3月~2020年12月通过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76例多节段退变性颈椎疾病患者,男性41例,女性35例,年龄61.4±8.2岁。其中31例采用单侧显露完全保留一侧椎旁肌的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纳入肌肉保留(muscle-preserved,MP)组;45例采用常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纳入常规(open-door laminoplasty,LP)组,随访16.3±5.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记录并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颈肩部及上肢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颈椎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C2-C7 Cobb角,CT横断面上测量椎管面积,比较两组椎管面积的增加百分比。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MP组手术时间为75.4±19.3min,出血量为97.8±36.2ml,术后引流量为134.2±40.3ml;LP组手术时间为88.3±21.2min,出血量为182.5±47.8ml,术后引流量为225.8±49.0ml。MP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LP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NDI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术前及随访期间各时间点NDI及JOA评分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2个月时MP组的颈痛VAS评分低于LP组(P<0.05),但在1年时无显著差异(P>0.05)。MP组和LP组术后早期轴性颈痛发生率分别是19.7%和28.5%,有统计学差异(P<0.05);MP组和LP组术后1年轴性颈痛发生率13.2%和14.6%,无统计学差异(P>0.05)。MP组术后即刻C2-C7 Cobb角为9.8°±8.4°,末次随访为8.1°±7.9°;LP组术后即刻C2-C7 Cobb角为9.5°±8.4°,末次随访为4.0°±7.7°。两组间术前及术后即刻C2-C7 Cobb角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C2-C7 Cobb角有统计学差异(P<0.05)。MP组术后即刻平均椎管面积较术前增加(109.6±18.4)%,末次随访较术前增加(105.2±19.8)%;LP组术后即刻平均椎管面积较术前增加(115.2±19.0)%,末次随访较术前增加(111.4±20.9)%,两组椎管面积增加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侧显露完全保留对侧椎旁肌的椎管扩大成形术可减少手术时间、手术出血及术后引流量,降低术后早期轴性颈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制一款无需摄片即可了解脊柱形态的可视化智能方法。 方法采用"单摄像机、多视角"的系统构建方案以便后期应用于便携式设备。在原理验证实验中,利用相机测量一系列画在纸上然后贴在板上的标记物的三维坐标,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与精度。真实试验纳入了自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长海医院骨科就诊的11例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脊柱全长正侧位片以及基于该方法与Surgimap软件测量的冠状面Cobb角度数,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结果原理验证实验中,认为利用五个图像计算Cobb角为最优策略,所得XOY和YOZ平面Cobb角的误差值基本控制在1°和2°之内,精度为1°。真实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测量冠状面Cobb角具有可信度,但具体应用时仍需进一步优化。 结论该方法成本较低,便于普及与使用,无放射性危害,为今后家庭或社区式小儿脊柱形态监测,以及动态信息反馈提供客观依据,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应用,消化内镜质量控制能否踏着这个科技浪潮进行一次全新的变革,智能化的质控管理方式如何在消化内镜领域提高质控效率及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从消化内镜质量控制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出发,着重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消化内镜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为消化内镜质量控制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一种现实可行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食管癌肝转移的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建立有效的预测模型。方法通过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建立的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 (SEER)stat 8.3.5软件从SEER数据库收集了2010—2015年的464例食管癌肝转移病例的数据。SPSS(v25.0)用于分析预后因素。Kaplan-Meier曲线用于生存分析。在Cox比例风险模型引入了单因素分析的有意义变量,获得食管癌肝转移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然后通过加速失效模型构建列线图。结果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11.0个月(95%CI:10.075~13.209),1年、3年、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29.4%、5.5%和0。年龄(HR=1.452,95%CI:1.175~1.795),婚姻(HR=0.753,95%CI:0.611~0.927)和手术(HR=0.428,95%CI:0.227~0.807)为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列线图内部验证一致性指数(C-index)的值为0.614。结论食管癌肝转移的预后差,低龄、已婚、手术与更长的生存期有关,经验证列线图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是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该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时往往是晚期,导致其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男性、女性的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均位列所有常见癌肿的前10位。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降低食管癌发病率、病死率的有效手段,肿瘤标志物在食管癌早期诊断、治疗监测、预后评估等临床应用环节发挥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临床现有食管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应用及食管癌新标志物的探索和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观察颈前路经椎间隙扩大锥状减压融合术(enlarged anterior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cone-shape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EACDF)治疗严重椎间隙狭窄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7月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的135例严重椎间隙狭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3例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纳入ACCF组;82例患者行EACDF,术中采用撑开扩大椎间隙、切除椎体部分后缘及部分钩椎关节的扩大减压方式,纳入EACDF组。对比两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日,术前和术后即刻、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颈肩部及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颈椎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测量术前和术后即刻、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颈椎整体曲度(C2-C7 Cobb角)、手术节段Cobb角、手术节段椎间高度、狭窄节段椎间孔高度及面积。记录两组植骨融合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BM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24~78个月(47.74±20.36个月)。两组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平均住院日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即刻、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颈痛与上肢痛VAS评分、NDI及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术前颈痛与上肢痛VAS评分、NDI及JOA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EACDF组术后即刻上肢痛VAS评分明显低于ACCF组(P<0.05),两组间术后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颈痛与上肢痛VAS评分、NDI及JOA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EACDF组术后即刻、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C2-C7 Cobb角、手术节段Cobb角、手术节段椎间高度、狭窄节段椎间孔高度及面积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ACCF组术后即刻、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C2-C7 Cobb角、手术节段Cobb角、狭窄节段椎间孔面积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即刻手术节段椎间高度、狭窄节段椎间孔高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术后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狭窄节段椎间孔高度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术前C2-C7 Cobb角、手术节段Cobb角、手术节段椎间高度、狭窄节段椎间孔高度及面积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即刻、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EACDF组均明显大于ACCF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均已植骨融合,ACCF组钛网下沉发生率20.75%。结论:相较于ACCF术式,EACDF能够获得一致的临床效果,并且在恢复椎间隙高度、纠正颈椎曲度及减压椎间孔狭窄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鳞状细胞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并绘制列线图以预测胃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存活期.方法 通过SEER Stat 8.3.5软件获取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SEER数据库中2004-2015年期间的199例原发性胃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数据.使用X-tile软件确定年龄的最佳临界值,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胃鳞状细胞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