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耳穴贴压法治疗中风后抑郁(PSD)(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PSD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及对照组,各44例。试验组采用耳穴贴压法,对照组口服百忧解。两组均治疗8周,以汉密顿抑郁量表-21项(HAMD)、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为观察指标,在治疗前、第2周末、第4周末、第8周末各检测1次,共4次。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共有83例完成试验(分别为42例、41例)。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有下降,各自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下降,各自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BI评分均有提高,各自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耳穴贴压法治疗PSD可获得与百郁解相似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的易患因素及对病死率的影响,探讨其防治方法.减少脑卒中患者并发感染的发生机会,降低病死率.方法:对2001年1月~2008年12月间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18例合并感染因素的多方面进行分析,包括卒中类型、住院时间、年龄及与死亡率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其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的肺部感染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住院时间的长短、年龄组之间的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重视出血性脑卒中,住院时间过长以及高龄患者的肺部感染情况,要做到早预防,早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郭春宣  王川贤  张冠壮 《海南医学》2014,(17):2525-2527
目的:比较醒脑静联合血塞通和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海南省农垦那大医院和海南省中医院收治的54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7例,试验组患者应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4 d和21 d的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白三烯的动态改变。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和日常生活能力缺陷评分(ADL)以增分率判断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7.78%和37.0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52,P=0.023);试验组不同时间点MDA、SOD及白三烯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8.65,P〈0.001;F=11.54,P〈0.001;F=13.45,P〈0.001);对照组MDA及SOD不同时间点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F=6.65,P=0.035;F=5.87,P=0.043);两组患者MDA、SOD及白三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65,P=0.009;F=8.76,P=0.011;F=6.73,P=0.032);并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MDA、SOD及白三烯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7.03,P=0.028;F=5.96,P=0.043;F=5.67,P=0.046)。结论醒脑静联合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液流变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2-04—2015-06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血液流变学标本,与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的血液流变学标本(正常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男性正常组与脑梗死组血液流变检测结果比较,脑梗死组较对照组红细胞比积、全血比黏高切、全血比黏低切、血比黏度、血沉、红细胞电泳时、纤维蛋白原均有明显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正常组与脑梗死组血液流变检测结果比较,脑梗死组较对照组红细胞比积、全血比黏高切、全血比黏低切、血比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电泳时、纤维蛋白原均有明显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有血液流变学改变占98.84%,其中以高压积型、高聚集型、全高型为主,正常型仅占1.16%。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液流变改变分型以高压积型、高聚集型、全高型为主,临床特点为高稠、高黏、高凝,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全血比黏高切、全血比黏低切、红细胞比积、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使用肺部感染控制窗进行气道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1月医院收治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意识障碍使用呼吸机治疗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结合生化检查指标等,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拔除气管导管或改行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试验组气道管理上则主要依据肺部感染控制窗对是否继续实施有创呼吸机治疗作出客观评价,比较两组患者使用呼吸机治疗时间、再插管率、救治成功率及两组拔管时简化肺部感染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简化肺部感染评分标准中体温、白细胞计数、分泌物、气体交换指数及X线胸片情况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再插管比例低于对照组(χ~2=5.600,P=0.018),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χ~2=11.815,P0.001),试验组使用有创呼吸机治疗时间及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意识障碍使用呼吸机治疗后合并肺部感染者,通过肺部感染控制窗评定脱机标准,能有效改善患者肺部症状,缩短有创呼吸机治疗时间,降低再插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背景 为减少中风病致残程度,其急性期综合康复越来越受重视。中药泡洗改善中风病后遗症状已受到临床肯定,但关于其在中风病急性期应用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 探讨加减桂枝汤泡洗对缺血性中风病(中经络)急性期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在海南省中医院住院的缺血性中风病(中经络)急性期偏瘫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急性脑梗死规范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加减桂枝汤泡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90 d内肢体肿胀发生率,治疗前及治疗14、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90 d后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90 d内肢体肿胀发生率为14.5%,高于观察组患者的1.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90 d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4、IL-6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0 d后两组患者IL-4、IL-6及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IL-4、IL-6及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加减桂枝汤泡洗可有效促进缺血性中风病(中经络)急性期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炎性因子如IL-4、IL-6、及hs-CRP水平,减少肢体肿胀的发生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中风病患者急性期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调查,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海南省琼中县(中部)、琼海市(东部)、儋州市(西部)、乐东县(南部)中医院近年来神经内科中风病急性期住院病例300例,所有病例患者在72 h内入院并自入院当天至发病14 d。参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的六大基本证候因素,风证、火热证、痰湿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加以辨证,同时进行单证及复证的分布分析。结果:海南地区300例中风患者急性期中医证候分布以风证、血瘀证、痰湿证、气虚证为主,其中3种证候组合表达为常见,复合证中以风痰瘀、风瘀虚证为多。结论:海南地区中风病急性期患者中医证候以单证为主,中医证候要素组合主要以3种证候要素组合表达的例数最为多见,发病主要以风痰瘀、风瘀虚所占比例为最高,火热证的出现多伴随有痰湿,阴虚阳亢证在急性期较为少见。证候体现了中风病传统病机,可以使复杂证候简单化,可以灵活准确的反映证候的动态、复杂、多变的特性,为证候的规范化和辨证的灵活性之间构筑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探讨海南地区中风病恢复期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方法:在海南全省共5家医院纳入符合标准的中风病恢复期患者共400例,对各量化指标进行评分、辨证,以观察中风病恢复期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结果:本次纳入的400例中风病恢复期患者,证候要素组合以两证组合最多,有198例,占49.5%;3证组合有113例,占28.3%;4证组合57例,占14.3%。而在198例两证组合患者中,又以"痰证+血瘀证"多见,占57.6%,其余为"风证+阴虚阳亢证"和"气虚证+血瘀证",分别占21.2%和15.2%。同时,113例3证组合患者中,以"气虚证+血瘀证+痰证"最多,占28.3%,其次为"火证+痰证+血瘀证"占15.9%。结论:海南地区中风恢复期患者证候存在多证候组合趋势,且以"痰证+血瘀证"最为常见,这与海南地区气候特点相符。  相似文献   
9.
青蒿琥酯联合蒿甲醚治疗脑型疟疾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型疟疾是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寄生虫病,疟原虫经血流侵入人体内肝细胞寄生、繁殖,成熟后又侵入红细胞内繁殖,使红细胞成批破裂而发病。疟原虫侵入脑内毛细血管引起脑型疟疾,是疟疾最严重的类型之一,主要发生于恶性疟疾,偶见于间日疟和三日疟。脑型疟的主要临床表现有高热、畏寒、呕吐、谵妄、抽搐、昏迷,严重者可发生脑水肿、呼吸衰竭或严重并发症而死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出血转化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286例作为脑梗死组,选取健康体检中老年人156例作为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入院1周后行头颅MRI或CE检查。根据是否合并脑出血转化将患者分为转化组与非转化组,行脑出血转化相关因素的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析,分析脑出血转化与血脂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LDL-C为(2.01±0.45)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2±0.83)mmol/L(P0.05)。2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脑出血转化31例,其糖尿病、心房纤颤及尿激酶溶栓的比例相对较高,脑白质疏松发生率、TC、LDL-C、HDL-C则相对较低,与非转化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患者脑出血转化的保护因素为低密度脂蛋白。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低水平低密度脂蛋白与脑出血转化相关,对于低水平低密度脂蛋白、心源性脑栓塞及高NIHSS评分患者,应谨慎强化降脂治疗,防止脑出血转化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