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脑卒中患者在面对复杂的治疗期、漫长的康复期及难以预测的病情变化时容易产生对疾病或疾病进展的恐惧。恐惧疾病进展会损害脑卒中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最终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从恐惧疾病进展的定义、测量工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护理人员深入了解脑卒中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现状、开展相关护理实践和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羚羊角口服液治疗重度子痫前期(PE)的效果。 方法:选择 2020 年 3 月至 2021 年 4 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接收的 84 例重度 PE 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两组,每组 42 例。其中将应用硝苯 地平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羚羊角口服液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 疗 1 周后血压、24 h 尿蛋白定量(24h pro)、血清凝溶胶蛋白(GSN)、内脂素水平及妊娠结局。 结果:观察组患者 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压、24h pro 及血清内脂素水平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 GSN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终止妊娠时间晚于 对照组,剖宫产率、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重度 PE 患者应用硝苯地平联合羚羊角口服液治疗的效果较佳,可降低患者血压及尿蛋白,明显改善妊娠结局,其作用机 制之一可能是调节血清 GSN、内脂素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局部外用对乳腺癌放疗皮肤反应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3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人,以胸壁出现的放疗反应及用药后的变化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A组:使用rhEGF治疗Ⅱ°湿性皮肤反应的平均愈合时间为5.2±1.1天,使用常规治疗方法(氢地油)平均愈合时间为12.4±2.2天(P<0.01)。B组:胸壁上1/2使用rhEGF的患者仅1例出现Ⅱ°湿性放射性皮肤反应,而下1/2不用药者有6例出现Ⅱ°湿性反应(P<0.05)。结论 使用rhEGF可使乳腺癌放疗中出现的Ⅱ°湿性皮肤反应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在乳腺癌术后放疗期间尽早使用rhEGF能有效防止放射性皮肤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美国CMS公司生产的肿瘤治疗计划系统 (TPS)计算结果值与实际测量值进行比较。方法 按照测量条件下的带有Farmer型电离室的固体水模在螺旋CT下进行扫描 ,图像通过网络数字传输系统传入TPS中 ,分别进行 10cm× 10cm规则野与不规则野、均匀组织与不均匀组织(分别含骨和肺 )、源轴距 10 0cm中心轴上深度 6和 10cm、野内任意点、机架角 30°、楔形板、MLC、铅挡、源皮距 90和 12 0cm条件下 6和 15MVX线计划设计并采用卷积和叠加两种算法计算 ,再与加速器治疗机上实际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对于均匀组织和含骨的不均匀组织卷积和叠加算法的计算结果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偏差在 0 .5 %以内。多数实测值与计算值偏差在2 .5 %以内 ,个别计算与实测结果偏差在 3%以内 ,含肺的不均匀组织做不均匀组织校准后卷积算法与实测偏差较大 ,6MVX线为 7.8% ,15MVX线为 4 .5 % ,而叠加算法与实测偏差在 1.5 %以内。结论 除了卷积算法不能用于含肺组织或含气空腔剂量计算以外 ,卷积和叠加算法均可用于剂量计算 ,且偏差符合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孕妇的孕早期激素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B超确诊的伴和不伴有腹痛、阴道流血等先兆流产症状的孕妇各48例和同期健康的正常孕妇48例,分为三组,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三组孕妇血清孕酮与HCG水平,分析三组孕妇血清孕酮与HCG水平变化情况与妊娠结局相关性。结果:三组孕酮及HCG指标在孕12、28、37周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一时间点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孕妇在三组中早产率、流产率、死胎率最高,足月产率最低。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孕妇不良妊娠结局与孕妇孕早期的血清孕酮和HCG水平密切相关。结论:孕早期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孕妇的血清孕酮和HCG水平与妊娠结局成正相关,早期二者水平越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越高,因此通过检测孕早期孕妇血清孕酮和HCG水平可判定其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99mTc-ECD脑血流灌注SPECT显像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及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颈椎病在各型颈椎病发病率中居第二位,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其确诊目前主要依据椎动脉造影检查。1995年6月-1996年6月我们应用脑血流灌注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显像,显示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供血区域存在缺血改变,并与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纳米技术从孕妇外周血中分离胎儿有核红细胞并进行无创性产前诊断的方法.方法 Percoll 1.077单密度梯度离心法之后,选用抗体CD147修饰到以玻璃为载体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基底上,对新生儿脐血中的胎儿有核红细胞进行捕获,利用胎儿特异性抗体HbF、红细胞表面特异性抗体CD71以及细胞核染色剂DAPI对捕获到的新生儿脐血中有核红细胞进行染色标记,进而实现分选.对正常不同孕周孕妇外周血、未孕健康妇女外周血及新生儿脐血中抗体CD147捕获到的有核红细胞进行染色标记分选.抽取10例行常规产检时发现高危因素的孕妇外周血2 mL,用抗体CD147捕获胎儿有核红细胞并用X、Y、18、21染色体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 用HbF+CD71双标记染色法的胎儿有核红细胞阳性率与HbF单染和CD71单染标记的细胞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F单染和CD71单染标记的阳性细胞率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孕16~20周时孕妇外周血中阳性细胞数目达到顶峰,之后随孕周增加而呈下降趋势.10例高危孕妇外周血标本均成功分离出胎儿有核红细胞,并经过FISH鉴定,本方法对男性胎儿诊断的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100.00%,对女性胎儿诊断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85.71%,同时诊断出1例非整倍染色体胎儿,所有结果均经后期随访证实.结论 用纳米材料为基底,抗体CD147捕获,HbF+CD71双染色标记法对孕妇外周血中的胎儿有核红细胞进行识别和富集,可提高胎儿有核红细胞的检出率,可为进一步产前诊断奠定基础,最佳时机应该在孕16~20周.  相似文献   
8.
<正> 我院1986年2月~2001年12月经胃镜(或手术)后病理确诊的青年人(≤35岁)胃癌42例,其中13例在外院首诊时被误诊,误诊率达30.9%,为提高对青年人胃癌的确诊率,本文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最小20岁,平均年龄30.5岁。1.2 临床表现 首诊症状,上腹痛10例,纳差7例,黑便7例,腹胀9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黄体酮治疗早孕期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的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收治的早孕期先兆流产孕妇126例,采用黄体酮保胎的70例为观察组,采用维生素E保胎的56例为对照组。将观察组中有腹痛症状的42例设为A组,无腹痛症状的28例设为B组。采用B超监测并记录观察组绒毛膜下血肿的大小并分度。比较妊娠结局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流产、早产、死胎、足月分娩、胚胎畸形、胎盘粘连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胎儿结局、妊娠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血肿与轻度血肿的流产、死胎、胚胎发育异常、产后合并出血、胎盘植入发生率及妊娠终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孕期发现绒毛膜下血肿的先兆流产孕妇,中度和轻度血肿采用黄体酮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岳洁  刘艳  李玉  黄显义  刘霜  陈丽 《护理学报》2022,29(16):17-21
目的 探究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照顾能力在疾病不确定感与益处发现间的作用机制,为提高照顾者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益处发现量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家属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于2022年1—5月对泸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52对脑卒中患者和照顾者展开调查。结果 照顾者益处发现与疾病不确定感、照顾能力总分均呈负相关(r=-0.618,r=-0.608,均P<0.01),疾病不确定感与照顾能力总分呈正相关(r=0.688,P<0.01)。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显示,疾病不确定感对益处发现的直接效应不显著(β=-0.539,P>0.05),照顾能力在疾病不确定感与益处发现间起完全中介作用(β=-0.768,P<0.0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β=-1.307,P<0.05)的58.8%。结论 照顾能力是疾病不确定感与益处发现间的中介变量,提示医护人员应关注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能力水平并通过主动向其普及疾病、照护的相关知识予以提升,增强对照顾工作的掌控感降低不确定性,以便提高益处发现水平,最终减轻负性情绪维持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