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0 毫秒
1.
目的:探讨振动结合上肢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治疗组1(振动组),治疗组2(振动结合上肢任务导向性训练组)。三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量表(FMA)、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患侧手最大握力及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别进行评定。结果:在训练后,治疗组1比对照组在FMA(44.38±15.29)、WMFT(43.88±14.50)、患侧手的最大握力(21.50±11.68)及MAS(1.00±1.02)有显著改善,此外治疗组2比另外两组在FMA(48.92±13.60)、WMFT(52.92±13.74)、相关手的最大握力(32.80±10.61)及MAS(0.62±0.65)有显著改善。结论:在脑卒中患者中,运用振动结合上肢任务导向性训练比单独运用上肢功能训练或振动训练,在上肢功能、痉挛及最大握力的改善方面有更大的获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McKenzie技术加牵引和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McKenzie技术加牵引和超短波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和超短波治疗。结果治疗组在减轻疼痛、增加腰椎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McKenzie技术加牵引和超短波是一种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McKenzie技术加牵引、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McKenzie技术加牵引、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中药熏蒸治疗.结果:治疗组在减轻疼痛、增加腰椎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McKenzie技术加牵引、中药熏蒸是一种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强化近端控制能力训练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组(30例)和B组(30例),皆接受常规治疗,A组予以强化近端控制能力训练.而B组仅单纯强调肢体功能训练.采用Berg平衡量表与BI量表对该组患者出院前后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发现A组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较B组显著。结论:强化近端控制能力训练可改善偏瘫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的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不仅影响个人健康与生活质量,且给国家、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对此问题的研究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我们在脑卒中治疗中采用了头皮针刺结合运动再学习方案进行训练治疗,并观察了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定点旋转复位手法结合Mckenzie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影响。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各60例,均在接受康复常规治疗外,A组接受Mckenzie手法治疗,B组接受定点旋转复位手法结合Mckenzie手法,在患者入组时和治疗2个疗程后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①A组疗程(7.95±5.15)d,B组疗程(7.15±3.65)d,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A组总有效率67%,B组总有效率8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定点旋转复位结合Mckenzie手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理想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单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2组患者均行传统康复吞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高频rTMS刺激健侧大脑半球舌骨上肌群皮质对应区,刺激频率5 Hz,刺激强度为80%静息运动阈值(RMT),刺激时间2 s,间歇10 s,刺激时间为20 min,对照组在传统康复吞咽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假rTMS治疗,操作方法及刺激参数同治疗组,但仅将探头垂直于患者颅骨,不给予刺激。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采用进食评估问卷调查工具-10(EAT-10)、吞咽功能性交流测试(FCM)及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MASA)进行疗效评估。另采用fMRI对2组患者相关脑区变化进行观察。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EAT-10评分、FCM评级、MMASA评分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EAT-10[(18.40±3.10)分]、FCM评级[(6.10±0.74)级]、MMASA评分[(90.30±6.34)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大脑顶叶、顶上小叶、BA7区、BA40区激活范围较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增大(P<0.05)。 结论 5 Hz高频rTMS作用于健侧大脑半球舌骨上肌群皮质对应区,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促进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相关脑区激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结合认知功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 方法选择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4例,随机分为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结合康复训练组(观察组)42例和单纯康复训练组(对照组)42例。2组患者均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常规运动康复训练及针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均未使用改善脑功能的药物。观察组同时采用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0周后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2组治疗前、后组内LOTC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组间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结合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能力,其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患者的生存质量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统一的运动康复训练治疗,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结合康复训练组(治疗组)42例,采用头皮针长时间留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单纯康复训练组(对照组)42例,单纯采用认知康复训练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0周后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LOTCA)认知评定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DL—BREF)中文版对其进行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OTCA认知评定量表评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WHOQOL—BREF各领域的评分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总分差值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能力,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