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6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冬季基质育苗抑制当归早期抽薹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温窀内冬季基质育苗对抑制当归早期抽薹的效应.方法 设播期、基质和种子3个因子,正交设计,3次重复.结果 在15个处理中有7个处理抽薹率低于1%,其中最低抽薹率为0.14%;另有7个处理抽薹率1%~5%;另有1个处理抽薹率为19.93%.在总计45个小区中,40%的小区完全未发生早抽薹,另有46.7%的小区抽薹率低于5%.冬季育当归苗8月初茎节开始伸长,比传统苗推迟约70 d;冬季育当归苗9月中旬为抽薹高峰期,比传统苗推迟约100 d.在15个处理的早抽薹植株中,有6个处理100%只抽生花茎不能成花,另有8个处理50%以上不能成花,另1处理38.9%不能成花.抽样测定不能成花当归的醇溶性浸出物的量为45.93%.3个因子均极显著影响当归早薹率,影响作用的主次顺序为播期、种子、基质.结论 冬季基质育苗不仅可明显降低当归早抽薹率,而且可能规避抽薹,大幅度推迟抽薹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温室内冬季基质育苗对抑制当归早期抽薹的效应。方法 设播期、基质和种子3个因子,正交设计,3次重复。结果 在15个处理中有7个处理抽薹率低于1%,其中最低抽薹率为0.14%;另有7个处理抽薹率1%~5%;另有1个处理抽薹率为19.93%。在总计45个小区中,40%的小区完全未发生早抽薹,另有46.7%的小区抽薹率低于5%。冬季育当归苗8月初茎节开始伸长,比传统苗推迟约70 d;冬季育当归苗9月中旬为抽薹高峰期,比传统苗推迟约100 d。在15个处理的早抽薹植株中,有6个处理100%只抽生花茎不能成花,另有8个处理50%以上不能成花,另1处理38.9%不能成花。抽样测定不能成花当归的醇溶性浸出物的量为45.93%。3个因子均极显著影响当归早薹率,影响作用的主次顺序为播期、种子、基质。结论 冬季基质育苗不仅可明显降低当归早抽薹率,而且可能规避抽薹,大幅度推迟抽薹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全息生育适度系数法原理对黄芪新材料进行全面合理科学评价,为优良品种推广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对10个黄芪新品种(系)的产量、品质、抗病性及主要农艺性状等14个因子连续3年进行系统观测及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HQZX04-07-02属优良品种,陇芪2号、HQZX04-09-01、HQZX04-04-01、HQZX04-03-03、陇芪3号、NJZX01属一般品种;CK(陇芪1号)、HQZQ04-07-10、JLHQ12-01属于较差品种。结论: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黄芪新品种(系),为推广黄芪新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适宜在甘肃定西市多样性生态条件下种植的优良黄芪新品种。方法:采用AMMI模型分析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方面的优势,对2012—2013年定西市4个主产县区选用7个参试品系进行丰产性及稳产性分析。结果:所有参试品系中HQZX04-03-02表现最稳定,但产量最低;HQZX04-04-01的稳产性较好,产量最高,较当地主栽品种陇芪1号增产24.23%;各试点间的鉴别力具有差异,其顺序为:漳县马泉渭源新寨岷县禾驮陇西首阳。结论:黄芪各品系不同试点AMMI模型中的主成分分值共解释总互作和的87.6%,比线性回归模型和方差分析能更有效地分析基因与环境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5.
药用植物黄芪新品种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黄芪4个栽培品种的植物性状观测和产量比较,以期为药用植物黄芪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及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田问试验设计,结合方差统计分析方法,对黄芪在定西的4个主栽培品种的产量和主要植物学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4个黄芪栽培品种在植物学性状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植株形态对黄芪产量、质量的差异有一定影响;产量“陇芪3号”和“陇芪2号”显著高于“陇芪1号”和“大田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播种时期和育苗密度对当归种苗质量及成药产值的影响。方法:以岷归2号为实验材料,播种当年采挖种苗,测定根长、芦头粗度、侧根数、百苗质量;次年种苗移栽后,调查返青率、早薹率;药材采收后测定产量,计算一等品出成率及产值。结果:在保护地条件下,7月15日播种,播种量15 kg/亩(1亩≈666.67 m^( 2)),100 d后采挖,种苗的根长为16.63 cm、芦头粗度为0.47 cm、侧根数为0.51个、百苗质量为222.97 g,种苗均一。移栽后,苗子返青率为70.5%、早薹率为5.5%、亩产量为851.4 kg、亩产值为13055.57元,产值较对照组增加13.90%。结论:在较低海拔保护地条件下,通过控制当归的播种时期和育苗密度,能达到优质种苗的低成本供给和成药期当归的增产增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