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基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c-Jun N-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探讨肿节风总黄酮对体外巨核细胞分化成熟障碍模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终浓度为5 ng·mL-1的佛波醇12-十四酸酯13-乙酸酯(PMA)和体积分数为1%的抗血小板血清(APS)联合作用于Dami细胞,构建体外巨核细胞分化成熟障碍模型。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PMA诱导组(5 ng·mL-1)、APS模型组(5 ng·mL-1PMA+1%APS)以及肿节风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15.6、7.8、3.9μg·mL-1肿节风总黄酮+5 ng·mL-1PMA+1%APS)。分别于培养48、72、96 h后,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培养96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Dami细胞的巨核细胞表面标志物CD41a、CD42b和CD61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Dami细胞MAPK/JNK信号通路关键蛋白p-JNK、JNK、p-c-Jun、c-Jun的表达情况。结果 (...  相似文献   
2.
3.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目前国内外针对此类疾病研究较多,并提出可应用于干预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方案。近年来,中西医联合治疗ITP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引起重视,通过回顾近几年文献报道发现中西药联合使用在治疗ITP上具有独特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来源于中胚层并具备多向分化潜力的多功能干细胞,是骨髓内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的共同来源,且在成骨分化与成脂分化间维持着动态平衡。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量中药能够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Runx-2、ALP等相关成骨因子和PPAR-γ途径有效调控BMSCs的成骨分化和成脂分化。本文就中药对BMSCs成骨及成脂分化的影响效应和机制进行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六味地黄丸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选择不同剂量的六味地黄丸水溶液以灌胃方式给药,以空白血清组为对照组,应用MTT法检测考察不同给药天数、不同采血时间点大鼠含药血清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肺癌细胞A549共同孵育不同时间段的抑制作用.结果 六味地黄丸低剂量组(4.8 g·kg-1)给药5d与10d,在末次给药1h眼眶取血制作的含药血清与肝癌细胞孵育48 h的抑制作用最明显,抑制率分别为43.2%和42.8%.与空白对照血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从给药天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4.8 g·kg-1)给药5d末次给药4h取血制作的含药血清培养基,与人肺癌细胞孵育72 h的抑制作用为49.2%;给药10 d末次给药2h眼眶取血制作的含药血清培养基,与人肺癌细胞孵育48 h的抑制作用为47.2%,与空白对照血清组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从给药天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结论 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进行干预时,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的制备方法以低剂量(4.8 g·kg-1),给药5d,给药后1h取血,与肝癌肿瘤细胞培养48 h的抑制作用最为理想.对人肺癌细胞A549进行干预时,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的制备方法以低剂量(4.8 g·kg-1),给药5d,给药后4h取血,与肺癌肿瘤细胞培养72 h的抑制作用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二冬汤含药血清对肺癌细胞A549的抑制作用、最佳给药方案及诱导细胞凋亡。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给药天数、不同剂量、不同采血时间、不同培养时间的二冬汤血清对肺癌细胞A549的抑制效应,及应用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最佳给药方案含药血清对A549细胞的凋亡率。结果:二冬汤含药血清对人肺癌细胞A549具有抑制作用,中剂量组[7.99g/(kg·d)]给药5天、10天,末次给药2h的含药血清与细胞培养48h后的抑制作用最明显,抑制率分别为42.27%和39.67%,与空白血清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但从给药天数以及与肺癌细胞培养时间上来看,与空白血清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FITC/PI双染法显示二冬汤含药血清对A549的凋亡总计为(28.45±0.68)%,与空白血清组(6.75±0.46)%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护〈0.01)。结论:二冬汤最佳给药方案为给药5天,末次给药2h后取血,此时制备的含药血清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阿糖胞苷建立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小鼠模型,研究肿节风总黄酮对模型小鼠血小板以及骨髓微环境中基质细胞和巨核细胞的影响。方法:将60只小鼠依据外周血小板数目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阿糖胞苷模型组、肿节风总黄酮31.50、63.00、94.50 mg/kg剂量组和阳性药物醋酸泼尼松龙组。除正常组外,每只小鼠腹腔注射阿糖胞苷建立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小鼠模型,同时给予相应药物干预。动态检测外周血小板数目,实验结束时检测骨髓有核细胞活力,观察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生长状况,观察统计骨髓石蜡切片中巨核细胞数目及多倍体比例,免疫组化检测骨髓中基质细胞TPO以及巨核细胞相应受体C-mpl的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肿节风总黄酮63.00 mg/kg和94.50 mg/kg剂量组显著提升模型动物外周血小板数目,显著提高骨髓有核细胞活力和骨髓基质细胞体外生长贴壁情况,显著提高骨髓中巨核细胞数目,肿节风总黄酮94.50 mg/kg剂量组显著提高多倍体巨核细胞比例;肿节风总黄酮63.00、94.50 mg/kg剂量组极显著促进骨髓内巨核细胞周围基质细胞TPO以及巨核细胞中相应受体C-mpl的表达。结论:肿节风总黄酮能显著提升阿糖胞苷诱导血小板减少症动物外周血小板数目,可能是影响了骨髓基质细胞生长状况,以及促进其产生有利于巨核细胞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经过TPO-C-mpl通路促进巨核细胞增殖、分化和形成血小板。  相似文献   
8.
肿节风的药理作用及其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述肿节风的药理作用及其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肿节风具有抑制炎症反应,抗肿瘤,抗氧化,抗辐射损伤,抑制血小板降低等药理作用。肿节风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及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具有应用价值。结论:重视肿节风对血小板减少症的科学研究,对于防治各种难治性疾病所致的血小板减少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姜丽  余兰彬  张启云  尚广彬  余文燕  单思  徐国良 《中草药》2015,46(19):2908-2915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研究大鼠ig大承气汤后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和厚朴酚及厚朴酚10种有效成分的体内药动学过程。方法大鼠ig大承气汤(10.35 g/kg)后,于不同时间点从眼底静脉丛取血,以1,8-二羟基蒽醌为内标,血浆样品前处理后进行UPLC-MS/MS分析。以甲醇-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色谱柱为岛津Shim-pack XR-ODS III(75 mm×2.0mm,1.6μm),体积流量0.35mL/min,采用电喷雾离子化(ESI)源,负离子模式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各有效成分;采用Win Nonlin 4.1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和厚朴酚、厚朴酚10种有效成分质量浓度分别在0.52~520.00、2.06~616.00、0.57~568.00、3.1~1 240.0、18.5~1 000.0、1.94~972.00、1.59~796.00、1.63~816.00、0.025~50.000、0.027~53.300 ng/mL线性关系良好。各成分精密度、回收率良好,且在整个分析过程中稳定,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给药大鼠血浆中大黄素甲醚大多数点血药浓度低于检测限,未能得到药动学参数;其他成分均得到完整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和药动学参数。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同时测定大承气汤中多种有效成分的血药浓度,可用于药动学研究,且方法准确。  相似文献   
10.
肿节风为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的干燥全草,其资源丰富,应用广泛。肿节风传统功效为清热凉血、活血消斑、祛风通络,具有抗炎、抗病毒、抗氧化、抗血小板减少症及抗肿瘤等药理作用。肿节风主要活性成分为有机酸、倍半萜和黄酮等类化合物。基于肿节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现状,从肿节风传统药性、药效、化学成分可测性等方面对肿节风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初步预测,并通过网络药理学进一步分析肿节风药效物质基础及潜在的Q-marker。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出15个肿节风有效成分,并可能作用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APK8、MAPK14、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IK3R1)、蛋白激酶B1(Akt1)、半胱天冬酶3(CASP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磷脂酰肌醇激酶-3催化亚单位α(PIK3CA)及类固醇受体共激活子(SRC)等蛋白,调控于癌症、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与病毒感染等相关通路来发挥相应药理作用。基于Q-marker预测分析和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初步确定迷迭香酸、伊斯坦布尔马芹素A、白术内酯Ⅱ、落新妇苷、异嗪皮啶等为其可能的Q-marker和肿节风药效物质基础成分,为肿节风中药材质量控制和进一步药效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