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2.
目的:通过小鼠腹腔注射poly I:C模拟病毒感染,复制一种免疫诱导的慢性疲劳模型,考察蛹虫草复方制剂(CCM)对慢性疲劳综合症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观察小鼠游泳能力、自发活动、学习能力、血清皮质酮水平以及免疫力相关指标。结果:力竭游泳实验中蛹虫草复方高剂量组具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P〈0.05),并且能够显著增加小鼠自发活动和学习能力(P〈0.05),同时拮抗poly I:C导致的小鼠血清皮质酮水平降低(P〈0.05);该复方对小鼠胸腺重量增加无明显影响,但抑制脾脏增大;能够降低CIM+/CD8+比例并且增强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5)。结论:以上结果表明蛹虫草复方对慢性疲劳综合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蛹虫草制剂(YCC)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大鼠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以及对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方法:用应激因素制备慢性疲劳模型,灌胃30日后,用荧光法和流式法分别检测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以及淋巴细胞凋亡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YCC高剂量组的大鼠脑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早期凋亡晚期凋亡指数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YCC可以提高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可能与其抗应激反应的药理学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羟基积雪草苷对佐剂关节炎大鼠滑膜成纤维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将完全弗氏佐剂于大鼠右后足趾皮内注射0.1 mL致炎,建立佐剂关节炎大鼠模型,造模30 d后脱臼处死,取出关节处的滑膜,培养原代大鼠滑膜成纤维细胞(FLS),第3~6代细胞用于体外细胞实验。将对数生长期FLS以105个/mL接种于96孔板,利用白介素1β(IL-1β)诱导白介素-6(IL-6)的表达,羟基积雪草苷(终浓度1,5,10,20 μmol·L-1)和IL-1β(终浓度10 μg·L-1)作用24 h后收集上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清中炎症因子IL-6的水平;实时定量PCR(Real time PCR)检测IL-6 mRNA的表达;蛋白印记法检细胞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蛋白激酶C(PKC)、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L-1β组)IL-6水平和IL-6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羟基积雪草苷预孵24 h后,浓度依赖性抑制IL-6的分泌并下调IL-6 mRNA的表达。模型组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p38及PKC的磷酸化水平显著提高,羟基积雪草苷逆转了IL-1β诱导的ERK、p38及PKC的磷酸化;同时抑制IL-1β引起的CREB磷酸化。结论:羟基积雪草苷抑制佐剂关节炎大鼠滑膜成纤维细胞活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APK和PKC通路活化,降低CREB的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安益强  袁海建  施峰  贾晓斌  宁青 《中草药》2009,40(11):1752-1754
目的 测定板蓝根颗粒中落叶松树脂醇-吡喃糖苷,比较不同厂家板蓝根颗粒中落叶松树脂醇-吡喃糖苷的差异.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Zorbax SB-C18 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1:89);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25 nm,进样量20μL,柱温为30℃.结果 落叶松树脂醇-吡喃糖苷的线性范围为0.061 5~1.844 1 μg(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1%,RSD为1.99%.结论 建立的方法可以简便、准确地测定板蓝根颗粒中落叶松树脂醇-吡喃糖苷,重现性好;各厂家生产的板蓝根颗粒中落叶松树脂醇-吡喃糖苷的差别较大,有必要建立落叶松树脂醇-吡喃糖苷的定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据美国《医学论坛报》1999年1月21日载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以红外光新技术可以比巴氏涂片检查更早地检测出宫颈癌。 研究者观察了10000个看来像正常的宫颈细胞,这些细胞是取自5例宫颈癌患者和7例有宫颈间变者及10名正常妇女。他们发现那些取自宫颈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斑马鱼模型结合相关分析高效辨识补骨脂毒性成分群。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7个产地18个批次补骨脂中4个香豆素类、4个黄酮类和补骨脂酚的含量。以斑马鱼(6 dpf)死亡率、脏器中毒形态、半数致死浓度(lethal concentration 50,LC_(50))值为指标,采用斑马鱼模型评价18个批次补骨脂水煎液的毒性。将各类成分的含量分别与斑马鱼LC_(50)值进行相关分析,辨识毒性成分群,并通过对代表成分的斑马鱼毒性评价进行验证。结果不同产地18个批次补骨脂水煎液中香豆素类、黄酮类、补骨脂酚的含量差异较大,4个香豆素类成分、黄酮成分(新补骨脂异黄酮)和补骨脂酚含量最大值分别是最小值的3.47~5.60、5.30、6.47倍。斑马鱼毒性评价结果显示18个批次补骨脂水煎液对斑马鱼毒性差异较大,其中LC_(50)最大值是最小值的7.2倍。毒性与成分含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斑马鱼毒性与黄酮类成分、补骨脂酚的相关性较好(R~2分别为0.623 4、0.587 8),与香豆素类成分的相关性较低(R~2为0.187 7)。各类代表成分的毒性评价结果表明,补骨脂酚和3个黄酮成分(补骨脂甲素、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乙素)是补骨脂致毒的关键成分,香豆素类成分的安全性相对较好。结论斑马鱼模型可高效、灵敏反映不同批次补骨脂毒性的差异,通过毒性与成分含量的相关分析,能够快速发现补骨脂中毒性相关成分群,为从中药复杂体系快速发现毒性及其相关物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并比较2种中成药中20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GC-ECD和GC-NCI-MS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固定相萃取净化杂质,DB-1701MS和HP-5MS弹性石英毛细管柱分离待测组分,ECD和NCI-MS分别检测。进样口温度:230℃,载气:N2(99.99%,ECD)和He2(99.999%,MS),柱流量:1.0 mi/min,不分流进样,进样量:1μL;ECD温度300℃;MS选择化学电离负离子源,离子源温度:200℃,电离能量:100 eV,传输管温度:290℃,反应气为甲烷,流量:3.0 mL/min,以全扫描方式(scan)定性,选择离子(SIM)方式定量。结果:20种有机氯在2根毛细管柱上不可能通过调整升温程序来达到全部分离,最多可检测到19个峰,在DB-1701柱上,甲基五氯苯硫醚和艾试剂重叠(ECD),氧氯丹和δ-666重叠(MS),而在HP-5柱上,环氧七氯和氧氯丹重叠,重叠的二成分采用ECD检测无法定量;而用MS检测则可通过寻找一定丰度的不同质荷比特征离子(如氧氯丹中316m/z和δ-666中255m/z),采用选择离子方式(SIM)而同时分别定量。此外,除六氯苯、反氯丹、pp’-DDE和异狄试剂外,二种制剂中的20种有机氯残留的MS数据普遍比ECD低,定量限普遍比ECD高。结论:GC-ECD法对于痕量级的农药残留检测具有灵敏度高和精密度好的优势,但定性和定量均易受假阳性及背景的干扰;而GC-MS法定性专属,定量也不受干扰,但检测灵敏度和精密度均不及ECD。因此,对于本试验中20种有机氯的测定,GC-MS法具有快速、准确性强的优势,而GC-ECD法则具有灵敏度高、精密度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王森  戴婷婷  钟荣玲  夏智  罗利霞  宁青  宋捷  谢林 《中草药》2022,53(11):3367-3375
目的 研究雪胆素片联合阿霉素协同抗肝癌的作用,以及对细胞免疫原性死亡相关蛋白表达的调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雪胆素片主要成分进行分析;采用MTT法考察雪胆素片与阿霉素联合使用对人肝癌Hep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平板克隆观察雪胆素片与阿霉素联合使用对HepG2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雪胆素片与阿霉素联合使用对HepG2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关键指标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和高迁移率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内外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浓度。建立小鼠肝癌H22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雪胆素片与阿霉素联合使用的体内抗肿瘤效果;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肿瘤组织CRT和HMGB1表达;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雪胆素片与阿霉素联合使用对小鼠心肌毒性的影响。结果 雪胆素片联合阿霉素对HepG2细胞具有浓度相关性的细胞毒性和促凋亡作用,可促进CRT膜外暴露,HMGB1向胞外分泌,ATP胞外...  相似文献   
10.
郭青  吴晓燕  宁青  吕霞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10):2028-2032
目的 测定不同品种和产地淫羊藿茎叶中朝藿定A、B、C、宝藿苷I、淫羊藿苷5个黄酮类成分的量,分析结果差异,并依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建立HPLC方法,色谱条件为HederaTM ODS-2 C18柱(300 mm×4.6 mm,5 μm),乙腈(A)-水(B)梯度洗脱,0~8 min,17% A;8~32 min,27% A;60~70 min,85% A;70~80 min,90% A。检测波长270 nm。结果 5种黄酮类化合物在48.0~2 197.5 μg线性关系良好,r值均大于0.999 0(n=8);平均回收率为97.8%~100.35%,RSD为1.37%~2.48%(n=6)。27批淫羊藿叶中有20批淫羊藿苷的量低于《中国药典》规定,16批淫羊藿茎中只有4批检出淫羊藿苷。结论 淫羊藿中各黄酮量随品种、部位和产地不同而不同,药用部位叶中的量是茎的10倍至数10倍,品种差异是各黄酮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