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曦  丁伟  王建美  王耀光 《天津中医药》2023,40(10):1320-1326
[目的] 观察膜肾1号方对膜性肾病大鼠肾脏病理的改善作用及其对自噬通路磷脂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膜肾1号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盐酸贝那普利组。采用大鼠尾静脉注射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的方法建立MN大鼠模型,灌胃、取材。苏木精-伊红(HE )染色法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IgG沉积;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mTOR 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自噬相关蛋白轻链3(LC3)表达。[结果] 药物干预后,膜肾1号方组大鼠24 h尿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下降且低于模型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光镜下观察,HE染色示正常组肾组织整体结构基本正常,膜性肾病(MN)模型组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充血,系膜增生,基底膜出现增厚,部分肾小管细胞空泡变、组织内可见炎症细胞浸润,可见嗜复红蛋白及IgG沉积。经膜肾1号方和盐酸贝那普利干预后,大鼠肾脏病理学改变均有所减轻。各组大鼠IgG沉积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gG沉积明显,IgG荧光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贝那普利组和膜肾1号方组IgG荧光表达下降且低于模型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药物干预后,盐酸贝那普利组和膜肾1号方组大鼠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下降,LC3 表达增加,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膜肾1号方可改善大鼠肾脏病理损伤,膜肾1号方干预后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磷酸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Akt蛋白(p-Akt),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表达明显降低,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升高,其分子机制与自噬信号通路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2.
曹冰燕  巩纯秀  吴迪  谷奕  孟曦  董倩  黄慧 《临床儿科杂志》2012,30(12):1105-1109
目的了解儿童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DKA)和高血糖高渗状态(HHS)的临床特征。方法依据诊断标准,从1995年1月至2009年12月新确诊的糖尿病患儿中筛选DKA和HHS患儿,比较糖尿病同时合并DKA和HHS(DKA-HHS)与单纯DKA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 1 065例新诊断儿童糖尿病患儿中有483例合并DKA,占45.35%;16例符合DKA-HHS,占1.50%;无单纯HHS糖尿病患儿。HHS在DKA患儿中的发生率为3.31%,其中1型糖尿病14例,2型糖尿病2例。HHS在年龄≥10岁的DKA患儿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小年龄患儿(χ2=6.05,P<0.05)。DKA-HHS患儿中重度脱水的比例、平均有效渗透压、血糖、三酰甘油及尿素氮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DKA患儿,且酸中毒程度明显重于单纯DKA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KA-HHS患儿的校正血清钠水平显著高于单纯DKA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诊断糖尿病患儿的HHS发生率较DKA低,且均与DKA合并存在;更常见于≥10岁患儿;DKA-HHS较单纯DKA患儿的代谢紊乱程度、脱水及酸中毒程度更严重,肾功能异常率更高。  相似文献   
3.
孟曦  王耀光 《吉林中医药》2011,(10):1008-1009
癃闭是指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病证[1]。其名首见于《内经》《类证治裁.闭癃遗溺》云:"闭者小便不通,癃者小便不利。"《医宗必读》中写到"闭与癃,二证也。新病为溺闭,盖点滴难通也;久病为溺癃,盖屡出而短少也。"[2]  相似文献   
4.
自2002年以来,我院骨科采用臀大肌肌皮瓣治疗坐骨结节处褥疮16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随访1~3年,疗效可靠,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26只豚鼠于氯胺酮-Xylazin麻醉下用铂丝刺破圆窗膜。针型电极置于头顶、乳突和颈部皮下,记录60和100dB CHL(短声听力级)的2KHz短声所诱发的脑干电位波Ⅰ~Ⅴ。比较刺破圆窗膜之前和之后的反应阈及波Ⅰ~Ⅴ潜伏期。刺破圆窗膜后,100dB CHL引出的波Ⅰ和波Ⅴ的潜伏期延长0.6ms,波间期不变;用60dBCHL则未记录到波形。7天后波Ⅰ~Ⅳ潜伏  相似文献   
6.
血吸虫病是一种广泛流行的寄生虫(蠕虫)感染性疾病,罹患者约占全世界人口的5%。血吸虫病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尚是一较重要的卫生问题。血吸虫有曼氏裂体血吸虫、日本血吸虫和埃及血吸虫三种,前两者主要感染损害消化系和肝脏,后者主要侵犯泌尿系。其虫卵几乎在身体各器官内都有小量沉积,但因缺乏症状而可能被忽视。Lima曾报道对544例血吸虫病尸检结果,其中96例(17.6%)有“异位病损”。一般临床不常见的病损部位为神经系统、眼附属器或皮肤。广泛复习文献耳鼻喉科的血吸虫病罕见,仅有4例报道,2例位于咽后壁,1例在增殖体,1例在喉部。但据一次对埃及100例晚期血吸虫病的  相似文献   
7.
为制定我国纯音测听标准手法,并验证ISO/DIS6189-2提出的上行法和括号法作为标准手法的可行性,作者选择了30名具有各种听力水平的受试者,在符合有关规定的条件下分别用上行法(升5降10法)、括号法和我国有关部门曾推荐应用的下行法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测得的500~4000H,四个倍频程纯音气导听阈无显著差异,但括号法耗费的时间比其它两法几乎多一倍。因此建议优先采用上行法作为我国纯音气导听阈测试的标准手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Gitelman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及基因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儿童Gitelman综合征的认识和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有基因结果的32例Gitelman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及确诊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基因变异情况。结果 32例Gitelman综合征患儿中,男性23例,女性9例;发病年龄为5.000(3.043, 7.628)岁,确诊年龄为8.776±3.528岁;确诊时身高标准差值(H-SDS)为-1.460±1.307SD;临床表现依次是肌肉无力46.9%(15/32),身材矮小37.5%(12/32),手足搐搦25.0%(8/32),多饮多尿21.9%(7/32),呕吐21.9%(7/32),腹痛和肢体麻木均为6.3%(2/32),恶心、四肢酸痛为3.1%(1/32)。实验室检查:100%患儿血钾降低,62.5%(20/32)血镁降低。血钾最低值为2.208±0.432mmol/L,血镁最低值为0.667±0.121mmol/L。血浆肾素(卧位)为12.860±7.239ng/(ml·h),血管...  相似文献   
9.
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人群在不断增加,随经济发展,治疗手段越来越多,如何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 状况,延缓或者避免糖尿病相关慢性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综合管理模式。文章从“5 驾马车”各个方面介绍如何制定个体化的综合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多段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交锁髓内钉的胫骨多段性骨折42例,刚合性骨析34例,开放性骨折8例,随访4~18个月。结果 无全身感染,无断钉,骨折全部愈合。结论 作者认为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胫骨多段性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