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8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像学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脑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脑脓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最小年龄19个月,最大年龄14岁,平均8岁8个月。10例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结果13例全部为青紫型先心,其中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9例,大血管转位(transposition of great arteries,D-TGA)2例,伴有肺动脉狭窄的单心室(single ventricle with pulmonary stenosis,SV/PS)1例,室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伴动脉导管未闭(pulmonary atersia with intact venticle septum and patem duct artery,PA/IVS/PDA)1例。发生部位有额叶、额顶、枕顶、颞顶、枕叶、丘脑和一侧额颞顶叶。单房10例,多房3例,增强后呈环行强化。结论先心病尤其是青紫型先心,极易并发脑脓肿。影像学方法对本病能作出诊断,有利于及时治疗,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孙爱敏  刘喜莲  张丽 《中外医疗》2009,28(31):66-66
目的观察颈外静脉置管在抢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对68例急性左心衰竭危重患者经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其中经左侧颈外静脉置管29例。结果成功65例,成功率95.6%,未发生出血,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颈外静脉置管率高,多在1~3min内完成操作,可为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赢得时间。选择颈外静脉置管是抢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较佳的静脉通路之一。  相似文献   
3.
以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诊断先天性主动脉弓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CE-MRA)对先天性主动脉弓畸形的诊断准确性并与超声心动图等比较。方法413例先天性主动脉弓畸形病例在1999年4月到2004年12月期间做了CE-MRA检查。年龄5d~11岁,平均年龄2.4岁。检查使用1.5T磁共振扫描仪。对比剂gadolinium-DTPA,剂量0.2mmol/kg体质量,手动静脉注射。磁共振检查前均已做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在413例中,动脉导管未闭(PDA)166例,主动脉缩窄(COA)168例,主动脉弓中断(IAA)31例,双主动脉弓等其他先天性主动脉弓畸形48例。全部413例均经手术和/或X线心血管造影证实。CE-MRA的诊断准确率为97.3%(402/413),心脏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87.2%(360/413)。结论对于先天性主动脉弓畸形,CE-MRA是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不仅优于心脏超声检查,有时CE-MRA甚至能比传统的X线心血管造影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黄苁蓉散敷脐加耳穴贴压在骨科卧床便秘患者中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骨科卧床患者便秘共150例,随机分组,观察组应用大黄苁蓉散敷脐加TDP灯照射及耳穴贴压;对照组常规给予口服缓泻剂,无效时再给予灌肠。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67%,治疗后4~10 d内便秘发生率为22.6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33%,治疗后4~10 d内便秘发生率为62.67%。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62,P0.01;2组患者治疗后4~10 d内便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395,P0.01。结论大黄苁蓉散敷脐加耳穴贴压能更有效的治疗骨科卧床患者便秘。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用磁共振增强序列测量减影后信号强度和骨骺软骨面积以评价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并发股骨头坏死患者复位术前后的改变。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1年7月在本院接受髋关节MRI检查的DDH并发股骨头坏死患儿28例(男25例,女3例)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其磁共振减影信号强度和骨骺软骨面积,以减影后的图像表示血液灌注的效果。结果:儿童股骨头坏死患侧和健侧骨骺软骨面积分别为(0.232±0.074)cm^(2)和(0.358±0.104)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术后减影信号强度与软骨面积都有很好相关性(r=0.683,r=0.513,均P<0.001)。结论:磁共振增强减影的方法能显示股骨头血流灌注微循环和软骨生长情况,有助于对儿童股骨头坏死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原发隔异位(malposition of septum primum,MSP)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名MSP儿童的超声心动图征象,并于CTA和胸外科直视手术结果比较。结果6例(85.7%)超声诊断正确,1例误诊为单心房。1例合并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6例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超声心动图显示所有肺静脉均开口于解剖左房后壁,因原发隔异位导致肺静脉异常引流入右房。剑突下冠状、剑突下矢状、心尖四腔、胸骨旁短轴切面可清晰显示继发隔上边缘带缺如以及原发隔不同程度左移。结论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非创伤性的检查手段,能正确诊断原发隔异位,为该病的进一步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7.
永存第5对主动脉弓的心血管造影及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并比较永存第5对主动脉弓的心血管造影(ACG)及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的表现。方法 对2例永存第5对主动脉弓患者行选择性升主动脉及肺动脉总干正侧位造影;2例均作了MRI检查。结果 CE-MRA可清晰显示永存第5对主动脉弓,2例诊断明确并经手术证实。结论 永存第5对主动脉弓是主动脉弓畸形的1种罕见类型,ACG仍是诊断金标准,但MRI中CE-MRA是目前最好的非创伤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儿童冠状动脉异常起源肺动脉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MSCT应用于8例冠状动脉异常起源肺动脉患儿检查中,平均年龄4.12岁(5个月~10岁),其中4例采用无心电门控CT血管成像,MSCT参数:准直0.625~1.25mm,层厚0.625~1.25mm,螺距为0.562,旋转速度0.5s/r,床进5.62mm/r,0.31~0.625mm重建间隔,4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结果 8例冠状动脉起始、右冠状动脉近端、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近端显示率100%.7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瓣窦上的肺动脉总干,1例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总干右后壁,1例伴右上肺静脉异位引流入上腔静脉,1例伴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结论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肺动脉为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MSCT可作为一种可靠的,有潜力的无创伤性诊断方法 应用于其诊断中.  相似文献   
9.
肺动静脉瘘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肺动静脉瘘不同影像学方法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9例肺动静脉瘘分别作了心血管造影、核磁共振及CT检查及心脏超声。结果:9例中6例为局限性的肺动静脉瘘,3例为弥漫性的肺动静脉瘘,3例中2例有肝脏疾病史。结论:肺动静脉瘘心血管造影为主要的诊断手段,但对毛细血管床前型的弥漫性肺动静脉瘘诊断有局限性,MRI、CT对局限性的肺动静脉瘘的诊断有帮助,心脏超声有助于毛细血管床前型的弥漫性肺动静脉瘘诊断。  相似文献   
10.
心脾综合征中肺静脉回流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76例心脾综合征中肺静脉回流特点对手术的影响,并评价其影像学诊断方法。方法:76例均做了心血管造影。其中38例做了MRI检查。结果:56例无脾综合征中33例伴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28例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12例为心上型,3例为心下型。20例多脾综合征中,5例伴APVC。结论:心脾综合征肺静脉回流特点多样,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发生率高,术前正确诊断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很重要。心血管造影仍有很高的诊断价值,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是最好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