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姚荷生论色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色诊是中医通过辨色来诊察病情的方法。由于“色为气血之所荣 ,面为气血之所凑 ,气血变幻 ,色即应之 ,色之最著 ,莫显于面” ,加上面部诊察之方便 ,经验之丰富 ,故望面色在色诊上几乎取得了代表地位 ,成为临床诊察重点之一。然面部色诊古人论述虽多 ,但如何既提纲挈领地掌握而又切合实际地运用 ,却并非易事。我省中医泰斗姚荷生先生 ,生前曾从理论紧密结合实践的角度 ,对面部色诊的运用方法 ,提出过较为系统的见解。下面即是笔者在师从于先生之际 ,根据先师有关的文稿和作者随师所学 ,就其该方面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所作的初步总结。1 察色…  相似文献   
2.
自然气候可归纳为风、寒、热、湿、燥、火六种,习惯称为六气(人身六经之气也与此相应)。在我国一般地区,四季有不同气候:春季温和(风和日暖),夏季暑热(为火蒸湿土发出来的湿热相合之气),秋季干燥,冬季寒冷。在这种正常气候之下,居住当地人的机体一般都比较容易调整适应,如果气候反常,就会形成六气偏盛或不及(习惯称为六淫);有些抵抗力弱的人,机体一时调整不及,就会引起发病,  相似文献   
3.
(上接《江西中医药》2006年12期) 4 脾病辨证 脾脏病变,大多由于运化或统摄失职,主要症状为饮食、二便异常;其外形多为腹部、四肢、肌肉、口唇的改变.临床上虚证以中气不足,不能生血,与兼挟寒湿为多见;气虚不能摄血与脾阴不足比较少见;实证以湿热淤浊为多见,虫食积结比较少见.  相似文献   
4.
小儿滞热病证,在儿科临床十分常见,而古今文献对此均无详细论述,更未形成有效成方。本文基于对姚荷生老先生629例相关病案的总结研究,从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辨治要点、自拟验方和病案举例等方面,系统介绍了江西中医泰斗姚荷生辨治该类病症的学术经验,提升了姚氏验方“薄槟散”在治疗小儿疑难病症中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三焦腑(包括其外应的腠理)的解剖、生理、病理,一直贯彻于临床常见病证,系统性强。论文紧扣临床常见的、基本上是独立于其他脏腑的三焦焦膜病证,论证"三焦应该是一个有形的脏器,它的实质是人体内遍布胸腔、腹腔的一大网膜"的观点,是中医争论了两千年的"三焦有形无形"理论的补充。同时,列举说明内科杂病中相关的三焦焦膜病证候,并对所列证候的病位、病因和病机属性进行详细分析,是现代中医辨证体系中焦膜证候描述的较好补充  相似文献   
6.
(上接《江西中医药》2007年2期第7页) 11 膀胱病辨证 膀胱,民间通称尿脬,居小腹部位,与肾相为表里,与小肠同属太阳经脉.膀胱气不通畅往往出现小便不利,多属病邪阻滞的实证;气不收摄往往出现小便不禁,多属正气不足的虚证.  相似文献   
7.
本篇“三焦辨证”内容,属江西中医学院姚荷生教授生前撰写的《脏腑辨证》的一部分,完稿于1970年,尔后在江西科技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杏林医选》上单独正式发表。由于本篇内容对中医理论具有重大贡献,同时对提高某些内科疑难重证的疗效具有较大应用价值,加之行文过简而又难懂,甚至存在印刷上的重大错误,所以我们对其进行了校对整理和扼要补充,以便于读者的阅读、理解和应用,并冀斧正于同仁。  相似文献   
8.
我家世业中医,良师益友不乏其人,按说我学习祖国医学应该是一帆风顺、水到渠成的事;但是,我因立志不早,用心不专,以致学习过程中,虽然有过一些收获,还是走了不少弯路!据实写来,或许对有志于斯道的青年会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9.
脏腑的发病规律,主要由于功能、气质的失常影响到本脏所居、本经所循的部位以及本脏所主的器官发生自觉与他觉的症状。这些症状可说是辨证的主要着眼点。  相似文献   
10.
1 概说小儿夏季热是一种小儿特有的非感染性发热的综合征 ,因其发病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故称夏季热。中医因此也有近似的名称———疰夏 ,并且因其表现不仅有发热 ,而且多伴随“上渴下泻”的特点 ,故 (南昌 )又有“天干地漏”的形象俗称。西医对此病的发病原因认识不够明确 ,而中医则从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出发 ,认识到此病是内外两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即小儿稚体 ,气质较弱 ,不能耐受夏季暑气之逼迫所致。具体来说 ,内因与心脾有关 ,外因则与暑气的湿热两性有关 ,因为夏天为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三气合行其令之季 ,火土交蒸 ,故产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