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7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内营养支持在食管癌切除术后出口梗阻治疗中的地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在食管癌切除术后胃出口梗阻治疗中的地位。方法:分析21例食管癌切除术后胃出口梗阻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包括2例空肠造口和14例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支持时间14-30d。结果:肠内营养支持治愈率占全组的76.20%(16/21)。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在食管癌切除术后胃出口梗阻中占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和后GWAS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疾病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被发现.近年的研究[1-3]提示,部分疾病相关SNP可导致其所在基因以及相关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发生变化,进一步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甚至影响肿瘤的转归(预后),这些发现极大丰富了"环境-遗传-基因互作"模式对肿瘤发生、发展和转归影响的新理论;这些SNP可分为增加疾病易感性的SNP和致病性SNP两大类.推测致病性SNP不但影响相关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表达,并且也可能影响驱动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3.
4.
食管癌切除,颈部食管、胃吻合过去采用直接在颈部解剖、游离食管、拉胃和食管包套的方法进行吻合。喉返神经损伤、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高。作者用改进的方法对99例食管癌作了食管胃吻合。在胸锁乳突肌内缘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颈前肌群在术者从胸内伸至颈部的手指的引导下切开,这样就避开了喉返神经。然后提拉胃粘膜下血管的缝扎线,胃可轻易提至颈部,胃的血运好。加之食管、胃前壁是单层吻合,所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改进的手术方法简单安全,易掌握,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胃梗阻是右胸径路食管癌切除术后常见并后症之一,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16%~2.31%。我科2000年前发生率为4.58%。此后我们采取了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为主的预防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p53在食管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管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 ,在世界范围内居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五位[1] 。在我国其死亡率仅次于胃癌 ,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二位[2 ] 。由于其在早期阶段多不易被发现 ,得不到及时治疗 ,故预后较差。研究表明 ,食管鳞状细胞癌是一个多阶段进行性发展过程。上皮基底细胞增生是食管鳞状细胞癌易患人群的一个早期特征 ,形态学上表现为基底细胞增生 ,间变和原位癌 ,原位癌之前的各种病变被认为是食管癌前病变。癌前病变的不稳定性是其重要的生物学特征之一 ,可向癌的方向进一步发展 ,也可维持数年或更长时间不变 ,或退回到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气胸防治方法。方法:分析155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气胸的发生原因、临床特点。结果:155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气胸,>60岁患者占75.48%,合并肺疾患85.16%,术中肺组织受损、漏气95.48%。于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行胸腔闭式引流术126例,149例治愈,6例死亡。结论:合并肺疾患、术中肺组织受损、漏气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气胸的主要原因,早期行胸腔闭式引流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脑出血的病死率和病残率,对106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观察。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行锥颅穿刺、脑室引流、清除血肿后,并用安宫牛黄丸醒脑开窍、降温止厥;对恢复期患者静滴维脑路通并加针灸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病死率6.6%,存活率93.4%,病残率20.0%。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吸烟、饮酒、体重指数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arcinoma,ESCC)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4 229例均经组织病理学确诊,对照组4 133例均经内镜检查排除了早期ESCC和其他上消化道肿瘤,全部调查资料输入EXCEL表中,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吸烟、饮酒与ESCC发生无明显关联;经性别、诊断年龄、高低发区、家族史等因素调整后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低体重(I级BMI)人群ESCC发病风险高于正常体重者(II级BMI)(P<0.05,OR=4.87,95%CI=4.09~5.82);超重及肥胖(III+IV级BMI)人群ESCC的发病风险低于正常体重者(II级BMI)(P<0.05,OR=0.32,95%CI=0.28~0.37)。结论 ESCC的发生与吸烟、饮酒无关,与体重指数有关,低体重可能增加ESCC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PLCE1基因多态性rs2274223位点与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 673例患者(汉族)和11 013例正常者PLCE1基因多态性rs2274223位点基因分型资料(基因分型采用Sequenom芯片),比较各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间PLCE1基因多态性rs2274223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G、GG基因型是ESCC的遗传危险因子。rs2274223在吸烟/不吸烟、饮酒/不饮酒及各级BMI人群中都与ESCC有相关性(P<0.05),但吸烟、饮酒、BMI对rs2274223的效应无明显影响。结论 PLCE1基因多态性、rs2274223遗传多态性与ESCC的易感性相关,但与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