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重用川芎治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芎,又名芎劳,味薄气雄,性善疏通,其祛风散寒止痛、理气活血通络之功颇佳,又秉升散之性,能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为治诸经头痛之要药。通过配伍,可用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等各种头痛。该品入肝、胆经,擅于治疗少阳经血瘀气滞头痛,故又常为治偏头痛的引经药。而以其为主药,治疗病久风寒入络、寒凝血瘀之顽固性的偏正头痛和三叉神经痛,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周益新 《山西中医》2008,24(4):30-31
<傅青主女科>祁刻本,系清代祁尔诚刊刻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并加批注.祁尔诚,字竹崖(岩),今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北义城乡北尹寨村人.祁氏的批注,强调精心辨证论治,发挥书中未尽精义,补充用药经验体会,讲究药物真伪代用,注重治疗禁忌调摄,说明不同版本差异,具有珍贵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吴又可,名有性,姑苏洞庭(今江苏吴县)人,明末著名医学家。吴氏生当明末,适值“崇祯辛已(1641年),疫气流行,山东、浙省、南北两直,感者尤多,至五六月益甚,或至阖门传染。始发之际,时师误以伤寒法治之,未尝见其不殆也。”因而静心穷理,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以及认真探讨、实践后,于1642年著成《温疫论》一书,创立了“戾气”学说,对瘟疫病因病原、传染途径和方式、流行特点及治疗原则等均有创见,其瘟疫学说突破了传统六淫致病的模式,预测到了致病微生物的客观存在,揭示了传染病的诸多规律,发前人所未发。但由于与中医传统的理论体系相左,其学说精义未能得到进一步继承发扬,而被逐步改造而蜕变,重新归入到了传统的中医范式之中,令人慨叹。  相似文献   
4.
《琼瑶发明神书》是一部针灸专书,有人认为其为宋代刘党所撰,但缺乏足够的证据。本文通过文献辨伪方法的考证,认为该书当是成于明代,为后人托名之作。作者刘党与琼瑶真人并非一人,其生平无可考。  相似文献   
5.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篇中言:“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对于文中的“服食”,成都中医学院主编的四版教材《金匮要略选读》和李克光主编的五版教材《金匮要略讲义》均注释为:“服食:即衣服、饮食。《灵枢·师传篇》:‘食饮衣服,亦欲适寒温’”。笔者通过  相似文献   
6.
浅析《伤寒论》279条之实质意义及归属037006山西省大同市基建职工医院费吉,周益新《伤寒论》279条言“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历来对本条争议颇多,莫衷一是,主要有三个方面,一...  相似文献   
7.
周益新 《山西中医》2007,23(5):55-56
太乙神针,药艾卷灸法之一。最早记载此法的古医书,为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韩贻丰所撰的《太乙神针心法》。但韩氏之书流传不广,影响不大,而韩氏在任山西汾州府同知时,因筹集钱粮得与山西介休人士范毓(香奇)交往,并传太乙神针法与其兄弟行范毓(香奇),范毓(香奇)又从中学得此法,带往潮州,推广各地。因此,真正推进促使太乙神针法广泛应用,普及流行,缘于范毓(香奇)的重新编定,亲身实践,广为传授。  相似文献   
8.
江山市1996~2005年细菌性痢疾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引起的夏秋季常见肠道传染病,该病潜伏期短,起病急,传播迅速,人群普遍易感,并且发病与人群的生活卫生习惯密切相关,是我市的主要肠道传染病之一。为了解江山市菌痢疫情,掌握其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现将我市1996~2005年菌痢疫情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大小诸证方论>抄本,经何高民氏考证,确认为是傅山之作,其主要依据为傅氏友人顾炎武之序.通过细阅顾序,从顾氏的治学精神、为文风格、作序宗旨及避讳知识等方面来分析,该序作伪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0.
平阳张存惠修订的晦明轩本<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刊行于蒙古海迷失后称制一年(1249),底本为解人庞氏本,复得金末山西名士麻革、刘祁写序作跋,乃平水本中之精刻者,名家递藏,流传最为广泛,明以后诸多刻本大多源自此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