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围术期血浆镁离子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检测转机前,转机30min,停机,术后4、24、48h血浆中镁离子的浓度.结果:转机后血浆镁离子浓度增高,转机30min达最高值,术后血浆镁离子高于转机前.结论: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围术期血浆镁离子明显增高,血浆镁离子的改变在心脏手术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减少血糖波动是目前干预糖尿病和预防并发症的重点,也是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优势所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胰岛微循环障碍是胰岛功能下降进而引发血糖波动的关键病理环节,而胰岛微循环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的过度激活作为胰岛功能失代偿的使动环节,与胰岛内分泌细胞功能密切相关,是研究胰岛功能的关键靶点。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血糖波动与"脾气散精"障碍密切相关,脾不散"精"(血糖),精滞为浊,浊邪壅塞,是血糖稳态失衡的使动环节,亦为糖尿病全病程的关键病机。通过补益"脾"气以促进"胰"中精微物质的布散能够恢复糖调节激素间的平衡,从而减少血糖波动。目前,"脾气散精"对血糖波动的调节机制尚不明确。作者基于以往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基础,提出"脾气散精"环节通过促进机体胰岛微循环从而发挥其改善胰岛功能、调节血糖稳态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胰岛微循环局部RAS的激活状态相关。RAS系统在胰岛微循环中各信号通路的相互拮抗关系,与中医理论中脾气散精与固精作用的对立制约关系相类似。因此"脾气散精"环节对血糖波动的调节机制有必要从胰岛微循环RAS整体调控的角度进行深入探索,以此揭示中医药调节机体内环境稳态,减少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提高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观察11,12-环氧二十碳三烯酸(11,12-EET)对幼兔冷停搏长时间保存的心脏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方法 16只幼兔按单纯随机原则分成2组,每组8只.对照组:采用St.Thomas Ⅱ心脏停搏液保护心肌;实验组:采用St.Thomas Ⅱ 11,12-EET心脏停搏液保护心肌.采用Langendorff灌注装置,测定灌注心脏停搏液后的电机械活动停止时间以及保存16小时(4°C)后复灌30分钟(37°C)的心率(HR)、冠状动脉流量(CF)、心肌含水量(MWC)、冠状动脉漏出液中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心肌钙离子含量,观察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结果实验组灌注心脏停搏液后的电机械活动停止时间明显缩短;HR恢复、CF、MWC、CK、LDH、心肌钙离子含量和心律失常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 St.Thomas Ⅱ液中加入11,12-EET可减轻幼兔离体心脏长时间保存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ETs)是花生四烯酸经细胞色素P450氧化代谢途径的产物之一,可作用于多种心血管细胞的离子通道,具有强大的心血管效应,本文就其心血管效应及心肌保护的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它是终末期肾衰的常见原因。其属于中医消渴病·肾病范畴,可见于消渴病的后期。消渴病的发生责之于肺、脾、肾功能失常,其又分属于三焦,自古以来就有"肾与三焦相通"的理论基础,肾脏病变的发生离不开三焦的病变,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亦是如此,现试从"肾与三焦相通"来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避免心肌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设计体外循环逆行灌注心脏跳动中主动脉根部替换术,以纠治马凡氏综合征。方法:建立体外循环后,阻断主动脉、冠状静脉逆行灌注动脉血,鼻咽温度控制在(32±1)℃左右,在心脏空跳慢跳中(40-50次/min)施术。结果:转机时间110min,带瓣人造血管替换术成功,术后血压,心率平稳,无低心排量综合征。结论:在心脏跳动中完成马凡氏综合征的外科手术治疗,避免心肌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害。有好的心肌保护作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11,12-epoxyeicosatrienoic acid(11,12-EET)作为心脏停搏液及保存液成分对未成熟兔离体心脏长时间保存后经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 mRNA基因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能机制及意义。 方法: 利用非循环式Langendorff灌注装置将24只未成熟离体兔心制成实验模型,按单纯随机分配原则分成正常对照组(心脏未经停搏及再灌注处理)、托马斯(ST)液对照组(St.Thomas No.2液为停搏液及保存液处理)和EET组(St.Thomas No.2液+11,12-EET为停搏液及保存液处理)。ST对照组及EET组心脏保存24 h(4 ℃)后再灌注30 min。采用TUNEL法观察各组心肌细胞凋亡数以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心肌bcl-2 mRNA基因表达等指标。 结果: (1)ST对照组及EET组的心肌细胞凋亡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EET组的心肌细胞凋亡数明显低于ST对照组,bcl-2 mRNA基因表达则显著高于ST对照组。 结论: 本研究采用不同方法在供体心脏保存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凋亡。然而, 11,12-EET能够明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上调凋亡抑制基因bcl-2 mRNA表达可能是11,12-EET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体外循环先天性心脏病纠治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心脏不停姚心内直视术纠治先天性心脏病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记录20例先天性心脏病纠治术患者术前、术终和术后7天内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定各时间点QTd值和QT离散校正值(QTcd)。结果 术终及术后QTd、QTcd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2天达最高值,虽然术后第7天仍未能恢复至术前水平,但总体表现为一个缓慢回落的趋势。1例术后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及1例术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表明,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ETs)是花生四烯酸经细胞色素P450氧化代谢途径的产物之一,可作用于多种心血管细胞的离子通道,具有强大的心血管效应,本文就其心血管效应及心肌保护的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