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联合前列腺MRI体积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作用,并比较其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差异。材料和方法:对2015年01月至2017年09月在我院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穿刺前行MRI检查且行PSA及PAP检查的病例纳入研究,在MRI上测量前列腺径线并根据PI-RADS v2标准计算前列腺的体积,参考PSA密度公式计算PAP密度,PAP密度=PAP/前列腺体积。根据穿刺病理结果将研究群体分为PCa组及良性组,分别对两组间PAP、PAPD及PSA的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三者诊断PCa的效能,并比较相互间的差异及优劣。结果:共36例符合标准的病例纳入研究,其中PCa组共25例,良性组共11例;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间的PAP及PSA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PAPD无明显统计学差异;ROC分析示PAP、PAPD及PSA诊断PC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1、0.687、0.916,两两比较显示PSA明显优于PAP及PAPD,而PAP与PAPD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AP及PAPD诊断PCa的效能明显低于PSA,而且PAPD并不能改善PAP的诊断准确率。相对于PSA,PAP及PAPD均不适用于PCa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通常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占卵巢肿瘤的10%~20%,为最常见的卵巢生殖细胞肿瘤。本文收集了从2004年7月至2007年2月约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畸胎瘤并进行分析,意在提高畸胎瘤CT诊断水平及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07年2月在本院妇科手术住院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诊断为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共50例。50例年龄16~65岁,平均25岁。肿瘤发生在右侧27例(54%),左侧20例(40%),双侧3例(6%)。对临床资料、CT表现及病理学诊断进行分析。1.2扫描方法:扫描前1h先口服1%~2%泛影葡胺造影剂500mL,扫描前再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兔脑缺血的磁共振波谱改变.方法建立兔急性脑缺血模型并行MRS检查,在缺血中心区和周围区分别检测N-乙酰天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乳酸Lac。结果缺血区的1H-磁共振波谱显示NAA明显下降或消失,Cho、Cr亦见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如NAA,且缺血中心区下降幅度较缺血周围区下降幅度大;出现Lac峰,且缺血中心区Lac峰值最高,缺血周围区较低。结论本实验通过研究兔急性脑缺血模型的MRS特点,为脑缺血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动物模型和实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急性兔脑缺血模型MR扩散张量成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验性急性兔脑缺血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改变。材料与方法建立兔急性脑缺血模型,常规行T2WI、DWI、DTI检查,测量比较缺血灶和正常对照侧的平均扩散系数(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分析彩色FA图和脑白质纤维束示踪图。结果通过比较缺血灶与正常对照侧ADC值和FA值,两者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且病灶侧明显减低。脑白质纤维束示踪图显示病灶白质束表现为缺失、断离、稀疏,邻近白质纤维束受压。结论DTI不仅可以准确评价急性期脑缺血的灰质、白质内水分子扩散各向异性改变的特点,并且脑白质纤维束示踪图可以清楚地显示出病灶远端神经束走向改变及其完整性。本实验通过研究兔急性脑缺血模型的DTI特点,为脑缺血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动物模型和实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科在实施整体护理的同时,将舒适护理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多层螺旋CT特征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为肝硬化中医证型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对126例6种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尾状叶、左、右叶的左右径及前后径,肝、脾CT值,脾大小,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等CT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26例6种中医证型肝硬化患者肝右叶前后径在不同证型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肝右叶左右径,尾状叶、左叶左右径及前后径,肝、脾CT值,脾大小,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在不同证型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肝硬化多层螺旋CT数量化诊断与中医证候的相互对应关联,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方法,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成分与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为预测冠心病风险、早期识别易损患者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101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或冠心病患者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结果,冠状动脉影像表现由2位心血管CT诊断医师独立判断冠状动脉斑块成分及测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一致时诊断为冠心病。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应用卡方检验和对应分析,探讨冠状动脉斑块成分与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101例患者中,冠状动脉无狭窄30例(30/101,29.7%),轻度狭窄29例(29/101,28.7%),中度狭窄18例(18/101,17.8%),重度狭窄24例(24/101,23.8%)。本组71例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的患者中,斑块成分中以软斑块(53/71,74.6%)最多见。冠状动脉斑块成分与狭窄程度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冠状动脉斑块成分与狭窄程度关系密切。两者之间做对应分析,提示软斑块与重度狭窄、混合性斑块与中度狭窄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有效检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成分及准确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利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斑块成分评价,可以预测冠心病风险,早期识别易损患者。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弥散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江勋源  周懂晶  田铁桥  刘波 《临床荟萃》2006,21(13):933-936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弥散成像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48例起病3天内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R-DWI表现,与常规T1WI、T2WI、FLAIR对照统计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死在DWI表现为高信号,本组急性梗死灶在DWI显示达100%,高于T1WI(52.1%)、T2WI(60.4%)、FLAIR(79.2%),差异有统计意义;MR不同序列扫描显示病灶的最早时间分别是T1WI7小时、T2WI7小时、DWI4小时、FLAIR6小时。结论 DWI可以早期明确诊断急性,尤其是超急性期脑梗死,与T2WI及FLAIR压水像相结合,有利于鉴别新旧梗死。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肝硬化多层螺旋CT形态学改变,及其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规律分布的关系,为肝硬化中医证型分类量化标准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对126例6种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患者的肝脏CT形态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126例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肝脏CT分为3个类型:节段型(72例,占57.1%)、均匀型(39例,占31.0%)和结节型(15倒,占11.9%);湿热蕴结证与肝脏CT均匀型、肝气郁结加湿热蕴结讧与肝脏CT节段型具有密切相关性。结论:肝硬化多层螺旋CT形态学改变能够反映肝硬化大体病理学特征,为中医辨证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