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加减薯蓣丸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减退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40只5月龄SPF级APP/PS1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组、加减薯蓣丸组、加减薯蓣丸+氯喹(CQ)组,每组10只,同背景野生型C57BL/6J小鼠10只设定为正常组。其中加减薯蓣丸组予以加减薯蓣丸煎剂(10 g·kg-1)灌胃,多奈哌齐组予以盐酸多奈哌齐溶液(0.45 mg·kg-1)灌胃,加减薯蓣丸+CQ组则在加减薯蓣丸组基础上予以CQ(10 mg·kg-1)腹腔注射1次,与灌胃同时进行,正常组与模型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次/d,共35 d。给药结束后,Morris水迷宫实验和新物体识别实验检测小鼠空间记忆能力;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小鼠海马CA1神经元凋亡水平;生化检测小鼠海马神经元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线粒体自噬接头蛋白(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PTEN诱导激酶1(PINK1)、E3泛素连接酶(Parkin)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小鼠海马线粒体叉头状转录因子O1(FoxO1)、PINK1、Parkin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增长,穿越平台次数及目标象限滞留时间占比明显减少,相对分辨指数明显降低,识别新物体能力减弱(P<0.05);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细胞明显增多(P<0.05);ROS水平显著升高(P<0.01),SOD水平显著降低(P<0.01);海马线粒体形态严重损伤;p62、LC3Ⅱ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1),Parkin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PINK1蛋白表达增多(P<0.05);FoxO1、PINK1、Parkin mRNA表达均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经加减薯蓣丸干预后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及目标象限滞留时间占比明显增多,相对分辨指数显著升高,识别新物体能力增强(P<0.05);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5);ROS水平显著降低(P<0.01),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线粒体形态及各结构改善明显;p62、LC3Ⅱ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P<0.01),PINK1、Parkin蛋白表达增多(P<0.01);FoxO1、PINK1、Parkin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与加减薯蓣丸组比较,加减薯蓣丸+CQ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增长,穿越平台次数及目标象限滞留时间占比减少,相对分辨指数减少(P<0.05);SOD水平明显降低(P<0.01);线粒体形态结构损伤度再次加重;p62、LC3Ⅱ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P<0.01),PINK1、Parkin表达明显减少(P<0.05,P<0.01);FoxO1、PINK1、Parkin mRNA表达明显减低(P<0.05,P<0.01)。结论 加减薯蓣丸能有效改善AD小鼠氧化应激损伤及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FoxO1,PINK1,Parkin因子的表达,促进线粒体自噬,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保护神经元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胃理气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模型大鼠胃肠动力及干细胞因子(SCF)/c-kit信号通路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敞箱实验和糖水偏好实验评分相似的40只SPF级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别采用夹尾刺激+不规则喂养复合因素法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动物模型。成功造模后,中药组和西药组分别用和胃理气方和吗丁啉进行干预治疗。通过敞箱、糖水偏好实验评价大鼠抑郁状态;采用胃排空、小肠推进实验评价胃肠运动情况;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胃窦、小肠组织中c-kit、SCF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联反应(RT-PCR)法检测大鼠胃窦、小肠黏膜组织中c-kit、SCF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率下降,敞箱实验水平及垂直运动得分下降,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减慢,胃窦、小肠组织中c-kit、SCF阳性表达细胞光密度值降低,c-kit、SCF的蛋白、mRNA表达水平均下降(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糖水消耗率提高,敞箱实验水平及垂直运动得分增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加快,胃窦、小肠组织中c-kit、SCF阳性细胞光密度值升高,c-kit、SCF的蛋白、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5),且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肝郁可致胃肠动力障碍,和胃理气方可以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大鼠抑郁状态,促进胃肠动力,其分子作用机制与上调SCF/c-ki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加减薯蓣丸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海马髓鞘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选取SPF级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加减薯蓣丸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4组均采用双侧颈动脉结扎改良法进行VD模型制备,造模结束后通过水迷宫筛选造模成功大鼠进行灌胃。加减薯蓣丸高、中、低剂量组灌胃剂量分别为10、5、2.5 g·kg-1·d-1,其余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28 d灌胃结束后,通过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海马区神经元结构,生化检测海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谷氨酸(Glu)含量变化,免疫荧光检测海马髓鞘碱性蛋白(MBP)、活化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半通道蛋白43(Cx43)的表达,电镜观察大鼠海马髓鞘结构,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AMPAR)、Cx43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VD模型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近25年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等检索有关中医药方剂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文献,建立方剂数据库,依次对有效数据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并总结其用药规律。结果:高频药物排前三位的为石菖蒲、远志、茯苓、熟地黄,并对其符合要求的中药进行聚类,得出4类组方。根据关联结果,药物配伍大致以石菖蒲、远志为核心进行加减。结论:老年性痴呆防治的核心药物为石菖蒲、茯苓、远志、肉苁蓉、枸杞子、何首乌。补肾益髓是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主要原则,豁痰开窍、益智安神是临床防治老年性痴呆的常用方法,其经典药对为石菖蒲-远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和胃理气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模型大鼠胃肠动力及干细胞因子(SCF)/c-kit信号通路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敞箱实验和糖水偏好实验评分相似的40只SPF级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别采用夹尾刺激+不规则喂养复合因素法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动物模型。成功造模后,中药组和西药组分别用和胃理气方和吗丁啉进行干预治疗。通过敞箱、糖水偏好实验评价大鼠抑郁状态;采用胃排空、小肠推进实验评价胃肠运动情况;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胃窦、小肠组织中 c-kit、SCF 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联反应(RT-PCR)法检测大鼠胃窦、小肠黏膜组织中 c-kit、SCF 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率下降,敞箱实验水平及垂直运动得分下降,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减慢,胃窦、小肠组织中 c-kit、SCF 阳性表达细胞光密度值降低,c-kit、SCF 的蛋白、mRNA 表达水平均下降(均 P <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糖水消耗率提高,敞箱实验水平及垂直运动得分增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加快,胃窦、小肠组织中c-kit、SCF阳性细胞光密度值升高,c-kit、SCF的蛋白、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 < 0.05),且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 肝郁可致胃肠动力障碍,和胃理气方可以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大鼠抑郁状态,促进胃肠动力,其分子作用机制与上调SCF/c-ki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