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六版《伤寒论选读》的编排方式与之前的三、四、五版教材以六经辨证为纲、以方证为目的编纂方式完全不同,而是仿照二版教材,依照宋本《伤寒论》条文的先后顺序分章节进行编纂的,但又与二版教材不尽相同。二版教材完全依照宋本《伤寒论》条文顺序,逐条进行提要释义,而本教材则对条文顺序多处进行移动,并将若干相关的条文合并进行释义。如此看来,本版教材在编排方式上既不同于三、四、五版教材,也不同于二版教材。读后认为这种标新立异的编纂既有长处,也存在一定问题。下边试就这一问题,谈点意见。1 编排的长处 11 获得新知 本教材依据宋…  相似文献   
3.
论“少阳主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关于《伤寒论·19条》“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一条的释义,历代注家均认为本条之证与43条一样,是太阳中风兼喘息之证。如三版教材《伤寒论选读》在43条的释义中所说:“本条与19条同为太阳病兼喘。”笔者认为这种释义有悖原文之旨,不能曲尽原文之义,故提出拙见,以供同道参考。为了完整无误地阐明本条释义,必须正确理解“喘家”这个概念。我们知道脏器的形态与功能活动是一个对立的统一体,有什么样的脏器,就有什么样的功能活动;但是功能活动对脏器又有反作用。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252条(条文编号以宋本为准)云:“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此条之释,一般医家皆遵钱潢之释。钱氏云:“六七日,邪气在里之时也,外既无发热恶寒之表证,内又无谵语腹满等里证,且非不大便,而日大便难。又非发大热,而身仅微热,势非甚丞也。然目中不了了,是邪热伏于里,而耗竭其津液也。经云,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热邪内烁,津液枯燥,则精神不得上注于目,故目中  相似文献   
6.
作者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对工伤社会保险与劳动卫生监督执法的关系以及社会保险与劳动卫生监督工作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社会保险在劳幼保护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指出了在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发展社会保险的必然性,并根据目前我国在处理工伤社会保险和劳动卫生监督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7.
用皮毛作业现场粉尘(游离SiO2)含量分别为0.6%,0.7%和17.6%)经大白鼠气管内染尘,于染尘后1、3、6、12个月作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全肺胶原含量测定。实验动物早期主要为间质肺炎样改变和呼吸道炎症。实验晚期时,游离SiO2含量低于1%的皮毛粉尘只表现为轻度肺间质纤维增生,而游离SiO2含量为17.6%的皮毛粉尘在肺内有典型的纤维结节形成,肺组织超微结构有相应改变。证明皮毛粉尘具有一定致纤维化作用,致纤维化作用的强弱与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有关,提示应引起对皮毛工人尘肺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误下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一书的出现,攻下法一举成为中医驱邪方法的中坚。仲景在《伤寒论》中,不仅详细论述了攻下法的运用原则及实施方法,并且论述了一些误下的病例。继承其成功的经验固然重要,吸收其误下的教训,同样不容忽视。本方拟就误下原因作粗浅探索。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是一部辨证论治的专书,掌握其辨证思维规律,可以使临床诊断思维规范化,不仅便于初学者学习和掌握六经辨证论治的方法,也可使临床医师在运用六经辨证论治时,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缩短临床诊治时间,提高诊治质量.因此,探讨其辨证论治的思维规律,具有重大实践意义.辨阴阳之性所谓辨证论治,就是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马克思指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家”字释义的辩析《伤寒论》中提到的家有:风家、喘家、淋家、疮家、衄家、亡血家、汗家、冒家、呕家,诸亡血虚家、胃家、虚家,凡12种,计21次。要想搞清这些“家”字的释义,尚须结合《伤寒论》姐妹篇《金匮要略方论》(下简称《金匮》)。《金匮》除此之外,尚有:湿家、失精家、中寒家、支饮家、饮家、黄家等。历代医家对“家”的解释,常顺文演义,不求甚解。如释“喘家”,《金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