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华法林作为一种常用的口服抗凝药,具有蛋白结合率高、依赖细胞色素P450 酶进行代谢、治疗窗狭窄 等特点。临床上,华法林易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出血风险增加。随着中药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丹参 与华法林合用增多,且丹参对华法林药动学及药效学影响的研究亦越来越多。该文综述了丹参对华法林抗凝作 用影响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丹参中的多种组分(尤其是脂溶性的醌类成分)可能会通过影响细胞色素P450 酶活性而干预华法林代谢。同时,已有的临床证据认为,对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联合应用丹参和华法林 可提高冠心病和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3.
我院自1995~2004年共发生12例胃手术后残胃排空障碍,占同期胃大部切除总数的4.4%。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38~67岁。其中胃癌9例,胃溃疡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穿孔1例,胰头癌1例。择期手术11例,急诊手术1例。B-I式1例,B-Ⅱ式10例,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临床表现:本组病例术后3~7天恢复胃肠功能,停止胃肠减压,由流质改为半流质饮食1~4天后,出现上腹部饱胀、恶心、呕吐、呃逆,本组1例患者出现剑突下针刺样隐痛。呕吐物均为大量胃内容物及少量胆汁,呕吐后症状可暂时缓解。查体:上腹部无明显压痛或反跳痛,无肌紧张…  相似文献   
4.
颞下颌关节病(TMJD)是一种口腔常见疾病,磁共振成像(MRI)是其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而TMJD临床诊断和MRI影像诊断常有出入.本文就TMJD的临床诊断和MRI影像学诊断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群体感应系统通过感知细菌密度来调节与其生长、代谢等行为相关基因的表达,操控整个细菌群体统一行动,来保证细菌代谢产物的正常分泌和生物膜微环境的稳定,为生物膜形成和细菌的正常生长繁殖提供保障。中药具有群体感应抑制作用,可抑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降低细菌耐药性,与抗生素联用能增强抗生素的抗感染能力。近年来,中西药联用治疗耐药细菌感染已成研究热点,该文从群体感应、生物膜与耐药细菌的关联入手,并对将中药作为群体感应抑制剂与抗生素协同抑制耐药细菌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归纳,旨在为临床新治疗方式和新型抗感染药物的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注吡拉西坦局部致痛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吡拉西坦是r472-氨基丁酸的环化衍生物,为脑代谢改善药,具有激活、保护和修复大脑神经细胞的作用,故临床常用于急慢性脑血管病、脑外伤、各种中毒性脑病所致的记忆力减退及轻中度脑功能障碍的治疗。笔者观察发现,其不良反应除了说明书上介绍的易兴奋、头晕、头痛和睡眠障碍外,静脉输注时患者局部疼痛,有的甚至难以忍受。笔者对该药所至的局部疼痛原因进行回顾分析并提出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华法林是临床上应用广泛的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血管栓塞类疾病。华法林主要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循环利用,从而产生药理作用,并主要由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后,经肾排出体外。但华法林治疗窗较窄,个体及种族差异较大,药物不良反应严重,易受人体的多种因素影响,其中遗传多态性居于主要地位。本文将着重从遗传多态性方面入手,阐述遗传因素对华法林临床用量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制定华法林的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肠系膜损伤15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肠系膜损伤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对1990年1月~2004年8月收治的肠系膜损伤1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均为闭合性损伤,术前无1例确诊.本组14例治愈切口感染1例,死亡1例,为肠系膜严重挫伤合并骨盆骨折,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肠系膜损伤缺少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合并伤多.术前诊断困难,腹部损伤时要重视肠系膜损伤的可能.合理的手术方法 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资料与方法2004年3月~2004年9月我院对每周2~3次常规透析患者12人,共进行血液透析90次,其中男8人,女4人,年龄32~67岁,病程6~48个月,每次透析时间4.5~5小时,采用费森F6聚砜膜透析器,每次肝素用量15~55mg,返血用生理盐水200ml,泵速为80~100ml/分,由同一护士每周2次分别以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崔涛  吕春晓 《中国卫生产业》2013,(17):119-119,121
目的探讨预防性造口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中的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观察对象共40例,均为该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行单纯手术,观察组在手术过程中行预防性造口,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10%;观察组漏后再手术率为0.0%,对照组为50%,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肠梗阻率为2.5%,对照组为5%,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吻合口瘘在直肠癌前切除术中较为常见,采用预防性造口可降低高危人群吻合口漏发生率,故术前医生需对患者危险因素进行评估,以降低不良事件发,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