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篇
  20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阐释自然环境下野生铁皮石斛株丛时空格局及生活史特征,为铁皮石斛原地保护、回归保育和仿野生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省石棉县收集的114丛野生株丛为研究材料,比较不同等级株丛生长情况差异,并对可明确辨别丛龄的74个实生小株丛合轴生长及花序柄(或花序柄痕)残留情况进行观察,探讨野生铁皮石斛株丛时空格局及生活史特征。结果:野生铁皮石斛假鳞茎茎节数、茎长、株丛根数、根长和根粗随假鳞茎数量增加而增加,但茎粗无明显变化规律;实生小株丛的第一年茎(种子萌发茎)和第二年茎(分蘖茎)生长缓慢、短小,完成由种子到种子的生活史周期约需4年或更长;高位腋芽较少,高芽繁殖并非该野生铁皮石斛居群的主要繁殖方式,其通过合轴生长的分蘖繁殖扩大株丛并实施有性繁殖,株丛生长到一定阶段开始衰退。结论:四川省石棉县有野生铁皮石斛分布。株丛调查表明,野生铁皮石斛主要通过种子萌发的实生苗及分蘖繁殖实现种群更新。建议利用铁皮石斛果实里种子数量大的优势积极开展原生境播种和回归保育,对川产石斛资源发掘(含文化挖掘)、保护及可持续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克隆中华蟾蜍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TNFRSF)BbgTNFRSF11bBbgTNFRSF9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分析其序列特征。方法 根据转录组测序所得的TNFRSF11bTNFRSF9基因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以中华蟾蜍蟾皮为材料,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获得BbgTNFRSF11bBbgTNFRSF9基因全长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序列,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其序列特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BbgTNFRSF11bBbgTNFRSF9基因在中华蟾蜍7种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克隆获得蟾蜍BbgTNFRSF11b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为1233 bp,编码410个氨基酸,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46.97 kDa,等电点为8.64,不存在跨膜区及信号肽,为亲水性蛋白,具有多个磷酸化位点。BbgTNFRSF9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为829 bp,编码247个氨基酸,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67.874 kDa,理论等电点为5.12,存在信号肽,为疏水性蛋白,具有多个磷酸化位点,进化树分析发现BbgTNFRSF11bBbgTNFRSF9基因与其他动物TNFRSF11bTNFRSF9基因相似度不高,表明该基因虽有特殊结构域但不同物种间差异较大。组织表达分析显示,BbgTNFRSF11bBbgTNFRSF9基因在耳后腺中表达显著高于其他部位。结论 成功获得蟾蜍BbgTNFRSF11bBbgTNFRSF9基因序列,掌握其序列特征,为后续深入研究该蛋白的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