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类型 ,冠脉内粥样斑块组织不稳定而发生破裂引起 ,容易进展为急性心肌梗塞。麝香保心丸是一种迅速、有效缓解心肌缺血的纯中药制剂 ,其疗效已得到肯定。笔者从 2 0 0 1年 5月用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35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病例选择 选择从 2 0 0 1年 5月至 2 0 0 2年 7月在我院心血管病房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参照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且符合以下入选标准 :有劳累恶化型心绞痛和 (或 )静息型心绞痛 …  相似文献   
2.
随着交通公路快速发展和私家车拥有量的日益增多,交通事故所致的创伤成为急诊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争分夺秒配合好处理好此类急诊手术,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及其以后的生存质量。现将笔者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癌子宫内膜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乳腺癌子宫内膜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3例乳腺癌子宫内膜转移患者中乳腺浸润性小叶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1例。子宫内膜转移灶直径为3~8 cm,中位直径4.5 cm。镜下见子宫内膜转移灶癌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质较丰富,部分癌细胞异型性明显,排列呈管状。束状或索状分布,部分区域见小叶样结构。原发灶、子宫内膜转移灶ER、PR、Ki-67均呈阳性表达,CerbB-2、GCDFP-15、E-cadherin染色呈差异性表达,CK7、P120呈局灶阳性,CK5/6、SMA、CD10和S-100呈阴性。结论 乳腺癌伴子宫内膜转移临床少见,预后较差,生存期较短,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ER、PR、CK5/6、CK7、CerbB-2及GCDFP-15对子宫内膜原发癌与转移癌有一定鉴别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食管小细胞癌Survivin、NF-κB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的表达及其与甲磺酸阿帕替尼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6例食管小细胞癌Survivin、NF-κB、VEGFR-2的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和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分析各指标与MVD、MLVD计数及甲磺酸阿帕替尼疗效的关系.结果 Survivin、NF-κB和VEGFR-2在食管小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22%、66.67%和80.56%.Survivin、MLVD与食管小细胞癌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均无相关性(P>0.05).VEGFR-2、NF-κB表达及MVD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浸润深度无关(P>0.05).NF-κB、VEGFR-2表达阳性者MVD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P<0.05).NF-κB、VEGFR-2阳性组患者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疗效优于阴性组,而Survivin阳性、阴性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小细胞癌中的VEGFR-2、NF-κB表达及MVD均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NF-κB、VEGFR-2阳性表达可作为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靶向治疗的生物学参考靶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对充血性心衰患者采取参附注射液联合常规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充血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治疗组采取参附注射液联合常规疗法,并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77.1%,两组结果差异有可比性。结论:常规疗法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下段食管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中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因素,为食管癌放疗的选择提供依据。方 法  选取本院2011 年 5 月至2014 年 5 月治疗的72 例食管癌患者,应用美国瓦里安直线加速器Ix-6074、Eclipse 11 放疗计 划系统制作计划,处方剂量(60~68)Gy/(30~34)F,95% 计划靶区达到处方剂量前提下,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肺组 织受照射时剂量体积与放射性肺损伤的关系,并探讨临床因素与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性。结果  随访发现1 年总生存率为 94.44%。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肿瘤病变长度、伴有 COPD 及放疗总剂量与IMRT 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相关。72 例患者中9 例发生放射性肺损伤(12.50%),V10、V15、V20、V30、肺Dmean 在放射性肺损伤与未发生放射性肺损伤患者中相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而 V5、V25、V35、V40、肺 Dmax和肺Dmin在两组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 结论  V10、V15、V20、V30、肺Dmean 剂量是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关键因素,食管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中放射剂量学因 素可较好预测放射性肺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7.
对台州高速公路2004年度发生的已上报的222起交通事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发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流行病学特点及其相关因素,为进一步预防和减少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中脂滴包被蛋白基因(perilipin-1,PLIN1)的蛋白表达及其与甲磺酸阿帕替尼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6例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及20例脂肪瘤组织中PLIN1蛋白的表达,分析PLIN1蛋白与甲磺酸阿帕替尼疗效的关系。结果:PLIN1蛋白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和脂肪瘤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9.44%(7/36)、70.00%(14/20),二者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类型脂肪肉瘤中,分化较差者阳性率明显低于分化较好者(P<0.05)。PLIN1蛋白表达在原发者与复发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IN1蛋白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LIN1蛋白低表达组患者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的疗效优于高表达组,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中PLIN1蛋白表达与疗效呈负相关(P<0.05)。结论:PLIN1蛋白与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发生发展、分化程度有关,可作为判断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分化程度及恶性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但与肿瘤复发无关。PLIN1蛋白表达情况可作为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靶向治疗的生物学参考靶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捆绑式胰胃吻合术(Binding pancreaticogastrostomy,BPG)在急诊胰腺横断伤中的应用。方法本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5月对5例胰腺横断伤患者使用捆绑式胰胃吻合术,其中Ⅴ级损伤2例,Ⅳ级损伤2例,Ⅲ级损伤1例。结果患者均恢复良好,仅发生近端胰腺创面处胰瘘1例,为A级瘘。结论捆绑式胰胃吻合术安全、有效,且对比其它胰腺重建方式可减少胰瘘发生率及缩短手术时间,值得在严重多发伤的胰腺横断伤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我院急诊科2004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腹腔镜技术开展急诊阑尾切除术(LA)38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