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历飞 《山东中医杂志》2009,(10):682-683
前人论治痢疾多以湿热为重,而张景岳提出"痢疾多由寒邪所致,并与人的正气有关";强调辨别虚实、寒热是治疗痢疾之关键。论治不拘泥于旧式,注重从主要症状如脓血的色泽、腹痛性质、口渴原由等,察其虚实、辨其寒热。并重视兼症辨治,其独特的治疗方法值得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2.
谈《金匮要略》下利病及其病机转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华  历飞  王守岩 《河南中医》2009,29(4):321-322
《金匮要略》下利病,包括泄泻和痢疾。二者辨证不同,痛杌证侯有别。伸景重视据脉凭症判断疾病预后乖病机转变,从而掌握其规律性。启发我们在《金匮要略》基础上深入认识下利痛,把仲景的辨证思维和理法方药应用于临床,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氯沙坦与羟苯磺酸钙联合针刺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并探讨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门诊及病房无微血管病变的早期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治疗组(80例)。对照组给予降压(氯沙坦)+降糖(二甲双胍)+羟苯磺酸钙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8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G)、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管舒缩张因子[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浓度及其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并评估临床疗效,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FBG、2h PG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治疗后两组的BM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FBG、2h PG、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BP、DBP、ET-1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SBP、DBP、ET-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D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NO、FM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AEs),仅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皮疹、干咳等,两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在早期未发生微血管病变的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在降糖、降压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能很好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明代医家秦昌遇在其著作《症因脉治》中,从病因、症状、脉象、治疗等不同角度对泄泻进行阐述,既有对前人经验的概括,又有其自身见解,对现代泄泻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