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枢经壮医刮痧疗法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枢经壮医刮痧治疗,对照组采用注射玻璃酸钠治疗,每周2次,共治疗5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UCLA功能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UCL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上升,治疗组UCL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优5例,良15例,一般7例,差3例,优良率66.67%;对照组优3例,良5例,一般14例,差8例,优良率26.67%;治疗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枢经壮医刮痧治疗肩袖损伤疗效肯定,操作简便,在缓解肩关节疼痛和改善肩关节功能障碍方面优于注射玻璃酸钠疗法。  相似文献   
2.
经筋是对人体肌肉、肌腱、韧带和神经等软组织的高度概括。文章基于经筋的实质结构和功能特点,从软组织生物力学角度探讨了经筋病发病机制,认为各软组织之间的非生理性活动影响了经筋正常的生物力学结构,从而引发了一系列高张力性经筋病变;根据经筋病病变规律,以“循经查灶,以痛为腧,松筋解结”和“动静结合,交互抑制,整体论治”为原则深度剖析了经筋病的治疗思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检测电针干预后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LC3-II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以探讨其对自噬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12只):正常组、假手术组、膀胱经电针组、胆经电针组、模型组。除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外,余3组建立坐骨神经结扎(CCI)模型。各组大鼠于术前(0天)及术后第3、14、21天均测定机械性刺激缩足阈值(PWMT)和热痛缩足反应潜伏期(PWTL);术后第14、21天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坐骨神经及背根神经节内LC3-II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术前,各组大鼠PMWT和PWT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天,模型组、胆经电针组、膀胱经电针组PMWT和PWTL均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说明造模成功;术后第14天,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PMWT和PWTL均升高(P<0.05);术后第21天,电针组PMWT和PWTL持续升高,且胆经电针组增幅较膀胱经电针组大(P<0.05)。术后第14、21天,背根神经节内LC3-II的表达量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相比模型组而言,胆经电针组大鼠坐骨神经内LC3-II的表达量降低(P<0...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枢经推拿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推拿组、针刺组和推拿针刺组,各40例,分别使用枢经理论指导下的推拿方案、针刺方案及二者结合治疗,三组均每日1次,连续治疗7天。评价治疗前、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与功能评定量表及麦基尔疼痛量表-简表。结果治疗前两组基线齐同,治疗7天后,推拿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针刺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5%、推拿针刺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推拿组及针刺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针刺组总有效率分别优于推拿组、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症状与功能及疼痛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针刺组优于推拿组及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枢经理论指导下的推拿针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推拿针刺相结合整体疗效更优于单一推拿或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节气受寒大鼠体温的变化,探索发热的中医机制。方法分别在大雪、冬至、小寒节气给大鼠冰块受寒,连续观测肛温。结果冬至节气受寒的大鼠到立春节气出现体温升高(P0.01)。结论冬至受寒是发热的中医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壮医经筋推拿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去泛素化酶BRCC3介导NOD样受体家族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去泛素化修饰的影响及其镇痛分子学机制。方法 将4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9只。模型组、假手术组、壮医经筋推拿组采用L5脊神经结扎的方法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于术后第1天开始,假推拿组对大鼠双侧后肢进行轻轻抚摸,壮医经筋推拿组采用按摩推拿手法模拟仪刺激大鼠脊神经结扎节段相应体表部位及所结扎神经支配区域并进行推拿,连续干预14 d;其余3组不予干预,观察14 d。于术前及术后1 d、3 d、14 d测定各组大鼠机械性痛觉阈值和热痛觉阈值;术后14 d,采用qPCR技术检测脊髓背角中BRCC3和NLRP3 mRNA表达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 术后1 d、3 d,各手术组大鼠的机械性痛觉阈值和热痛觉阈值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5);术后14 d,壮医经筋推拿组大鼠的机械性痛觉阈值和热痛觉阈值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和假推拿组(P均<0.05)。术后14 d,模型组和假推拿组大鼠脊髓背角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推拿对CCI大鼠脊髓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及白介素(IL)-1β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1)正常组,(2)假手术组,(3)模型组,(4)推拿组,每组8只。正常组自然喂养,不做任何干预;假手术组暴露坐骨神经,不予结扎;模型组参照Bennett的方法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推拿组在从造模3天后开始推拿治疗,直至造模后第14天取材,推拿选穴:"环跳""风市""阳陵泉"穴,每天1次,每次治疗9min。于术前(0)天及术后第3、7、10、14天观察SD大鼠热痛缩腿反应潜伏期(PWL);术后第14天采用western blot测定脊髓(L4~L6)磷酸化P38 MAPK表达;RT-PCR检测IL-1βmRNA表达。结果术后3天,正常组及假手术组痛阈较高,模型组和推拿组因进行CCI手术后,痛阈明显降低,模型组和推拿组痛阈差异不大(P0.05);经推拿干预后,术后第7天推拿组较模型组痛阈增高(P0.05),术后第10、14天推拿组痛阈持续提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假手术组手术3天后热痛阈值逐渐升高,至第14天其热痛阈值较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较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大鼠脊髓磷酸化P38MAPK及IL-1βmRNA表达增强(P0.05);与模型组相比,推拿组在造模后第14天可显著下调脊髓磷酸化P38蛋白水平及IL-1βmRNA表达(P0.05)。结论推拿可抑制CCI大鼠痛敏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脊髓磷酸化P38MAPK,从而阻断其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推拿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研究的疗效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探讨推拿疗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推拿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半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纳入文献10篇,共800例患者,经Meta分析,以推拿为主要干预方法的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进一步进行单一推拿治疗与推拿联合其他疗法的亚组分析,显示推拿联合其他疗法与单一推拿疗法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推拿联合其他疗法的总有效率高于单一推拿疗法。进行敏感性分析排除异质性来源研究后,进行推拿疗法与中药疗法、西药疗法对比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推拿疗法总有效率均高于西药组与中药组。疲劳量表的分析说明推拿疗法对疲劳的改善程度优于中药内服疗法。结论:推拿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疗效优于针刺、中药内服、西药疗法等,推拿联合其他疗法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推拿疗法,在对疲劳的改善方面,推拿疗法优于中药内服疗法。  相似文献   
10.
痹证主要是由于正虚邪实,内伤外感,邪气内侵,流注经络关节,导致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筋肉腠理失于濡养,而引发肌骨疼痛、屈伸不利,腠理不仁、麻木重着。通过查阅国内外治疗痹症的相关文献报道,发现中医外治法干预效果显著,本文从针刺、推拿、艾灸、拔罐四个方面阐述各自的特点、优点以及起效机制,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