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针刺“靳三针”为主穴治疗落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8例落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外用复方南星止痛膏贴于患处,治疗组采用针刺“靳三针”为主穴治疗,均治疗3 d;并记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VAS评分、颈椎活动度及颈椎NDI评分。结果 治疗组患者颈痛VAS评分、NDI指数均降低于对照组(P<0.05),颈椎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综合疗效评价显示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靳三针”治疗落枕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颈部活动,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恢刺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采取恢刺法治疗,7 d为1个疗程。结果在治疗后3、7 d后,治疗组患者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腰椎活动ROM评分和血清C反应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日常生活动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中医综合疗效评价显示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41%(P <0.05)。结论恢刺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副舟骨源性平足症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4年副舟骨源性平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副舟骨源性平足症的发病特点。结果 66例82足副舟骨源性平足患者,男24例,女42例,年龄15~90岁,平均(37.15±16.76)岁;单侧50例,双侧16例,其中64例为II型副舟骨,2例为I型副舟骨,由于副舟骨存在,胫后肌腱解剖异常而功能受损。根据平足症分期,I期17例,II期26例,III期15例,IV期8例,柔韧性平足47例,僵硬性平足19例。结论副舟骨源性平足症临床较为常见,为胫后肌腱功能障碍性平足症,各个年龄段均可能出现,其中女性、II型副舟骨发病率高。副舟骨异常存在导致胫后功能失调为副舟骨源性平足原因。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病原菌,了解其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采集ICU收治的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72 h以上住院患者的痰样本,培养分离病原菌,药敏实验检测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ICU的VAP患者痰液分离菌株220株,革兰阴性菌占78.9%,耐药菌株比例高;鲍曼不动杆菌为常见感染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达68.4%.结论:ICU发生的VAP以非发酵菌为主,细菌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ICU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8年至2010年在本院ICU住院HAP患者30例,同期住院期间未发生HAP患者32例作为对照,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HAP组与对照组在白蛋白水平、肌酐值、血红蛋白水平及抑酸剂使用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AP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蛋白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及使用抑酸剂可增加HAP感染风险.发生HAP显著增加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ICU中丙泊酚镇静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ICU中呼吸机机械通气时使用丙泊酚镇静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桂林市人民医院转入ICU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共30例,采用丙泊酚持续镇静后进行气管插管并机械通气治疗,观察镇静效果,同时监测给药后及停药时相关呼吸、循环参数变化。结果丙泊酚镇静治疗后起效快,用药后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以及氧和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可以达到ICU机械通气患者所需的镇静要求,且镇静深度易于控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对闭合性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切口愈合影响。方法该院2007年12月—2013年3月收治48例56侧跟骨骨折,随机分成两组,均行跟骨外侧L形切开复位内固定,36足术后行常规乳胶片引流,20足术后行封闭式负压引流,对两组患者切口干燥时间、引流量、切口愈合时间等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乳胶片引流组切口干燥时间平均为12.08d,平均切口引流量223mL,愈合时间平均为22.33d,有5例切口皮肤裂开,其中3例感染;负压引流组切口干燥时间平均为3.55d,平均切口引流量367mL,愈合时间平均为14.65d,有2例切口皮肤裂开,无感染病例。结论负压引流可明显降低跟骨骨折术后手术切口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皮内针技术对跟骨骨折术后镇痛的疗效。方法选择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5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塞来昔布镇痛,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镇痛措施上,同时给予皮内针治疗镇痛,6 d为1个疗程。结果在治疗后3、7 d,治疗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5天和10天,治疗组患者C反应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疗效评价显示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0%(P<0.05),治疗组患者AOF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内针技术对缓解跟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股骨大粗隆围刺配合针刺血海穴缓解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口服塞来昔布,治疗组采取口服塞来昔布加股骨大粗隆围刺配合针刺血海穴治疗,7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第3日,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治疗3 d后比较,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术后第1日,两组患者局部创伤反应均较重,肿胀明显,渗液较多,C反应蛋白(CRP)较高,高出正常值近10倍,通过采取治疗措施后,局部肿胀、渗液等创伤反应逐渐减轻,CRP迅速下降,治疗后第5日,局部肿胀明显减轻,渗液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CRP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第10日,局部肿胀基本消退,已无渗液,治疗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也大幅度下降,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CRP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治疗组CR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伤侧髋关节因疼痛、畸形、骨折不稳定等功能极差,不能活动,经手术复位固定骨折及术后综合措施处理后,伤侧髋关节逐渐恢复,术后14 d时,两组患者均可在床上行术肢髋关节主动活动功能锻炼,部分患者可以扶双拐术肢非负重下床活动。两组患者伤肢髋关节Harri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显著升高(均P<0.05),且治疗组患者伤肢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结论股骨大粗隆围刺配合针刺血海穴能明显缓解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