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芩荑合剂吸入对哮喘豚鼠气道嗜酸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研究芩荑合剂对哮喘豚鼠气道嗜酸粒细胞 (Eos)凋亡的影响。方法 :2 4只豚鼠随机分为 3组 ,即对照组、模型组和芩荑合剂吸入组 (1 8ml kg) ,每组 8只 ,以卵蛋白吸入致敏激发制作哮喘豚鼠模型 ,密度梯度分离法分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Eos ,应用流式细胞术 (FCM)检测其凋亡率。结果 :对照组豚鼠BALF中Eos计数为 0 32± 0 11× 10 9 L ,Eos凋亡率为 14 1±4 2 % ;与对照组比较 ,模型组豚鼠BALF中Eos显著增加 (P <0 0 1) ,Eos凋亡率显著下降 (P <0 0 1) ;芩荑合剂吸入组同模型组相比 ,BALF中Eos显著减少 (P <0 0 1) ,Eos凋亡率显著增加 (P <0 0 1) ,且BALF中Eos数量与Eos凋亡率呈显著性负相关 (r=- 0 895 ,P <0 0 1)。结论 :Eos凋亡异常是支气管哮喘的一个重要的发病机制 ;芩荑合剂吸入可促进气道内Eos凋亡 ,减少Eos聚集 ,从而减轻哮喘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芩荑合剂为基础,制成超声雾化液,通过实验观察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观察谊方对卵白蛋白致敏哮喘动物模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Eo、IL-3、IL-5、GM.CSF、SIL-2R、NO的影响。结果:实验发现:芩荑合剂雾化液能显著降低炎性指标(Eo、IL-3、IL-5、GM-CSF、SIL-2R、NO)。病理切片证实治疗组支气管肺组织中E0等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结论:芩荑合剂具有解痉、平喘、抗炎、祛痰等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拮抗了气道的E0等炎症细胞浸润、活化及相关细胞因子、炎性介质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3.
我们应用麝香定喘膏穴位外敷疗法治疗儿童哮喘85例,取得了控制临床症状和延缓复发的显著疗效。一般资料 85例中支气管哮喘55例,喘息性支气管炎30例。中医分型:寒喘73例,热喘12例。男性53例,女性32例。年龄分布3岁以下8例,3~7岁32例,7~12岁45例,最小者为8个月。病程在1年以内8例,1~3年26例,4~5年18例,6~10年31例,11~12年2例。  相似文献   
4.
600例上消化道疾患胃镜检查术前不用药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0例上消化道疾患胃镜检查术前不用药报道张锡渭,刘隆棣(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系210029)主题词消化道疾病,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术前常规用药,认为用药后利于胃镜插人顺利,并能清晰窥视胃腔。为了探索术前用药的必要性,自1991年以来,我院胃镜检查术前采...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应用麝香定喘膏穴位敷贴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及喘息型支气管炎312例,总有效率为93.91%。并作治疗前后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肺功能、免疫球蛋白IgE等对照观察,经统计学检测,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芩荑合剂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气道慢性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芩荑舍剂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理,评价其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中药芩荑合剂雾化吸入组和西药必可酮吸入组,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各组症状体征积分变化、肺功能变化、痰及血嗜酸粒细胞变化情况。结果芩荑合剂雾化液能显著降低哮喘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显著改善肺功能,降低痰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结论芩荑合剂具有解痉、平喘、抗炎、祛痰等作用,能有效拮抗哮喘患者气道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7.
麝香定喘膏外治哮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8.
常用抗菌西药与中药合用的毒副反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常用抗菌西药与中药合用的毒副反应刘隆棣徐力(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关键词抗菌药中西药合用毒副反应中西药联合应用,随着中西医结合的深入发展已日趋普遍,人们一般认为,中药药性平和而安全,与西药合用可增强疗效,不会发生其他不良反应。然而大量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9.
根据祖国医学脾主四肢、肌肉这一理论,本文采用自身对照法,对32例脾虚病人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了握力检查的对比观察。病例选择 32例脾虚患者,25例为住院病人,7例为下厂门诊病人.其中男性20人,女性12人。年龄分布为15-60岁。本组病例均经胃肠钡餐检查、纤维胃镜、胃液分析、各种生化检查及临床检查分别诊断为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慢性肾炎及低热等疾病。按中医辨证皆属于脾虚证。脾虚证的诊断标准参照南京中医学院脾虚科研协作组制定的统一标准:食少1分,乏力1分,纳后腹胀1分,大便不实2分,面色少华1分,舌淡1分,脉细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型实质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其发病率、病死率较高,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属于中医学“肺胀”、“喘证”、“咳嗽”等范畴。中医药对COPD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理法方药。“方从法出,法随证立”,证是辨证论治的核心。在“辨病”的基础上把握证型规律,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揭示证型实质,确立“辨证”客观化依据,可进一步深化中医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