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15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VEGF及其受体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内皮成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1989年Ferrara等从牛垂体滤泡星状细胞的体外培养液中首先纯化出来并命名的。经测序和基因分析发现,与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为同一基因家族的同系。VEGF能通过其受体特意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强烈促进其增殖,促进血管形成,并有升高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因此,VEGF及其受体在心血管疾病、肿瘤和创伤修复等方面的应用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尤其是在抗肿瘤血管治疗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同部位木瓜提取物在细胞水平上的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 依次用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已用65%乙醇抽提的木瓜粉末,得到乙酸乙酯、正丁醇及水溶性部位提取物;建立THP-1及L929细胞炎症模型,用MTr法检测3个部位提取物的抗炎活性.利用核转录因子(NF-κB)报告基因系统检测NF-κB的活性,并用半定量PCR检测药物处理后细胞内炎症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用乙酸乙酯部位处理后的THP-1细胞内Toll样受体及其下游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且用该组上清液处理后的L929细胞的活细胞数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 木瓜的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具较好的抗炎效果.  相似文献   
4.
基因治疗正逐渐成为肝细胞癌(HCC)、尤其晚期HCC的治疗方案。足够剂量的特定微RNA(miRNA)可抑制HCC细胞生长,超声微泡介导基因和药物递送治疗策略可促使miRNA于肿瘤区域靶向释放,从而达到治疗效果。本文对超声微泡介导miRNA治疗HCC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李琴  刘朝奇 《广东医学》2016,(24):3764-3766
胃癌( Gastric Cancer )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共有951000人被诊断为胃癌,其中723000人死亡,其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第5位[1-2]。由于缺乏有效的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的肿瘤分子标志物,大多数胃癌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故而导致疗效不佳,死亡率依旧高居不下,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有25%左右[3]。 MicroRNA是一类长度约为18~22 nt的非编码小RNA,它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转录后调控子,参与细胞的多种生命过程,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miRNA可以调控胃癌相关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来影响胃癌的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等过程[4]。 miRNA在组织、血清、血浆和其他各类体液中均能够稳定存在,被认为是潜在的肿瘤生物标记物[5],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循环miRNA在胃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最新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2 (PAR-2) on rat apoptotic cardiomyocytes underwent iachemia reperfusion (I/R) injury. Methods Healthy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n = 8 each): sham-operation group, I/R (ligating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or 30 minutes and followed by 120 minutes reperfusion) group and three SLIGRL-NH2 groups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PAR-2 agonist SLIGRL-NH2 at different doses (0.5,1,3 mg/kg) 5 minutes before reperfusion. Apoptic cardiomyocytes was detected by TUNEL staining and by DNA ladder on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Bax and Bcl-2 expression in myocardium was analyz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 The mRNA expression of PAR-2 was determined by 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 Results (1) The apoptosis index and the expression of Bcl-2 and Bax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IR group and SLIGRL-NH2 groups than those in sham group (P<0. 05~0.01). (2) Compared with I/R group, the apoptosis index and the expression of Bax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while the expression of Bcl-2 and PAR-2 mRNA were significantly upregnlated by SLIGRL-NH2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3) DNA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demonstrated that DNA ladder existed in I/R and 0.5 mg/kg SLIGRL-NH2 group, but not in 1,3 mg/kg SLIGRL-NH2 groups. Conclusions PAR-2 agonist SLIGRL-NH2 could reduce myocardial apoptosis by upregulating the Bcl-2 and PAR-2 mRNA level and downregnlating Bax expression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in this rat I/R model.  相似文献   
7.
HIV-1 Tat蛋白结合Tar的抗艾滋病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HIV-1Tat蛋白结合Tar的抗HIV-1药物筛选模型用于抗HIV药物筛选。方法构建表达HIV-1Tat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Tat)和HIV-1 LTR-luc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共转染HeLa细胞,荧光仪检测Tat蛋白促进荧光素酶在HeLa细胞内的表达情况,建立HIV-1Tat蛋白结合Tar的细胞模型,用于抗HIV-1的药物筛选。以DRB(5,6-二氯-1-β-呋核亚硝脲-苯并咪唑)为阳性对照,进行模型的建立及条件的优化。结果通过反复试验表明,目的基因和报告基因的配比、转染时培养液中小牛血清的含量、细胞浓度、转染前细胞状态以及药物作用时间的长短等对模型的稳定性和敏感性有影响。结论应用优化的细胞模型对文冠果、紫苏等浸提物进行筛选及结果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高通量筛选在抗病毒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为药物作用靶点研究提供了新的领域,大量分子细胞水平的药物筛选模型不断出现,并应用到药物筛选和研究中。多学科交叉使细胞分子水平筛选方法能实现自动化技术而形成高通量筛选(highthroughput screening,HTS)。HTS是以分子和细胞水平的实验方法为基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HIV-1 Tat真核表达质粒,为研究Tat在HIV-1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以pCV1(tat and rev)质粒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HIV-1 Tat基因,克隆至p cDNA3.1( )表达载体,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体。重组质粒转染ECV304细胞,用RT-PCR、转染HIV-1 LTR荧光报告基因的方法检测tat基因的表达及活性。结果: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成功构建pcDNA3.1( )-Tat重组质粒。重组体转染ECV304细胞,建立稳定表达细胞株,应用RT-PCR可检测到Tat基因mRNA的表达;荧光仪检测Tat蛋白可明显促进荧光素酶在ECV304细胞内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HIV-1Tat真核表达载体,并建立了HIV-1 Tat内皮细胞稳定表达细胞株。  相似文献   
10.
病毒负性调节因子引起免疫逃逸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凡  刘朝奇 《广东医学》2008,29(11):1925-1927
病毒负性调节因子(negative regulate factor,Nef)是HIV的调节蛋白之一,其生物学活性在不同灵长类慢病毒中高度保守,可以通过调节宿主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多种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等多种途径逃避免疫监视,从而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