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6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解析真实世界中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人群特征、诊断特征、中西医用药特征,为乳腺癌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2002年2月至2015年5月全国60家三级甲等医 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出院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用药信息,采用SAS9.3统计软件,对人口学信息、诊断信息、医嘱用药信息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39798例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50.93者,平均年龄)岁;多以门诊入院,入院病情以“一般”为主;合并疾病主要为高血压,骨肿瘤,联用西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治疗并发症、缓解放化疗不良反应为主;中医辨证以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肝气淤滞证,脾气亏虚证型最为常见,临床清热解毒剂、益气扶正剂,活血化瘀剂应用较多。结论 乳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联用药物广泛,临床治疗基本符合临床指南。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中文版(BMDC-NPTB-CR)的效度.方法对182名老年人进行测试,以MMSE为效标分析该量表的平行效度;并比较不同认知水平老年人的测试成绩.结果 BMDC-NPTB-CR与MMSE类同项目测验成绩相关系数r为0.17~0.72(P<0.05~P<0.001).认知正常、可疑痴呆及痴呆患者的量表得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01).结论 BMDC-NPTB-CR是效度较好的标准化成套量表,BMDC-NPTB-CR有良好的效标效度,和区分效度适合我国临床和科研工作应用.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发病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中医早已认识到智能损害与年龄有关,病位在脑,病机涉及髓海不足、脑气虚、肝郁、胃衰、血痰于内、肾水不升等,病理变化可见脑缩小。现代研究提示,精虚、痰浊、瘀血、热毒等因素对智能有显著性影响;血管性痴呆(VaD)患者中,肾精亏虚、痰浊阻窍与认知、记忆、颜色形状分类等功能受损显著相关,瘀血阻络与速度、视空间能力和情景记忆损害显著相关,热毒内盛与速度和情景记忆损害显著相关,其出现频率和平均积分均显著高于阿尔茨海默病(AD),肝阳上亢与VaD智力积分的关系相对较弱,而腑滞浊留仅在中度VaD出现频率增高,气血不足与VaD智能损害的关系存在较大争议。目前对这些病机的科学性下结论还为时尚早,进一步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卒中后患者认知损害的脑影像学改变与中医证候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金洲  盛彤  刘峘  王永炎 《中医杂志》2004,45(2):132-134
目的:调查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中医证候分布与脑影像学改变的关系,确认卒中后认知损害的临床测定值,为卒中后认知损害的中医危险因素的干预和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住院脑卒中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定与头颅CT检查,并进行中医证候积分评定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各个证候出现率按概率大小排列为: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络证、肝阳上亢证、腑滞浊留证、热毒内盛证,以及气血亏虚证.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腑滞浊留对基底节梗塞后认知损害的相对危险度较高, 热毒内盛对梗塞伴脑萎缩后认知损害的相对危险度较高, 肾精亏虚证对左半球或双侧梗塞后认知损害的相对危险度较高, 但气血亏虚对放射冠梗塞后认知损害的影响呈负相关. 结论: 卒中部位和性质的影像学改变与中医证候有显著相关性,提示肾虚、痰浊、血瘀,以及腑滞、热毒可能是卒中后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 但与气血亏虚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真实世界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心管病的联合用药治疗方案,提取全国19家三甲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库中使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一般信息、中西医诊断信息、医嘱记录,采用Tabu算法挖掘不同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并用复杂网络分析将结果可视化。全国19家医院5904例患者纳入分析,优效人群为2595,占44%。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心血管疾病常与西药的抗心绞痛药、抗心律失常药、心血管扩张药、抗血栓药、降血脂药及中药祛瘀剂联合应用,使用频次最高的是单硝酸异山梨酯和中药的速效救心丸。优效人群的联合用药方案中不仅有对症治疗,还有针对基础病的用药,在临床中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通过对不同子结构之间关系的深入分析,可以为联合用药以及研发用药提供支持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分析刺五加注射液应用于脑血管病的联合用药特点。方法:提取全国18家三甲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库中应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脑血管病患者的医嘱记录表,基于Tabu搜索算法对刺五加注射液的联合用药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筛选出刺五加注射液应用于脑血管病患者常见的联合用药组合:脑血管病合并肺部感染:刺五加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抗生素;脑血管病合并危险因素:刺五加注射液+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奥扎格雷+降糖药+缬沙坦/氯沙坦/厄贝沙坦+利尿剂;脑血管病合并脑心综合征的用药组合:刺五加注射液+脑心通胶囊+比索洛尔+参麦注射液+前列地尔。结论:本研究为真实世界研究,挖掘出的用药方案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实际用药需临床医师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机器学习方法探索40岁~65岁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基本证候要素特征。方法:运用隐类分析方法对北京和上海社区骨质疏松人群中医证候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隐树模型。结果:得到BIC评分为-22950.125的隐树模型,模型中的隐变量展现了骨质疏松人群以肾虚、肝虚、阳虚、阴虚、血瘀等为主的基本证候要素特征。结论:隐树模型可以客观化、定量化地揭示中医症状间的复杂关系,为中医证候的定量化研究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帕金森病患者体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帕金森病(PD)患者体质特征,研究体质与证候的关系.方法 采用脑内移植评分(CAPIT)以及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和Hoehn-Yahr(H-Y)分级标准诊断、评价PD.中医师专人定式问卷调查症状和体质,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诊断证候,按照王琦分型法分析诊断体质.并进行体质和证候的相关分析.结果 125例PD病人中,阴虚质占52.8%,气虚质占18.4%,湿热质占12%,阳虚质占8.8%,痰湿质占8%.阴虚质与肝肾阴虚证(r=0.366, P<0.001)、脾肾阳虚证(r=-0.347,P<0.001)呈显著性相关;阳虚质与阴阳两虚证呈显著性相关(r=0.225, P<0.05);气虚质与脾肾阳虚证(r=0.228, P<0.01)、痰热动风证(r=0.202,P<0.05)、肝肾阴虚证(r= -0.225,P<0.05)显著性相关.结论 阴虚质和气虚质为PD易患体质.阴虚质与肝肾阴虚证正相关;气虚质与脾肾阳虚证、痰热动风证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基底节梗塞后认知障碍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基底节梗塞后认知障碍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 对 82例基底节梗塞后出现认知损害的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定和中医证候评定 ,30例头颅CT无梗塞表现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用于上述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基底节梗塞后认知障碍最常出现的证型是肾精亏虚证、痰浊证、血瘀证 ,而痰浊阻窍、腑滞浊留证与认知损害积分呈负性相关关系 ,即痰浊、腑滞越重 ,患者的认知得分就越低 ;且热毒内盛和腑滞浊留两者相互作用 ,提高了基底节梗塞后痴呆发生的危险性。结论 痰浊阻窍、腑滞浊留与基底节梗塞认知功能损害具有相关性 ,从而验证了这两证在血管性痴呆病程中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对17家三级甲等医院HIS数据库中4 497例帕金森综合征住院患者的诊断信息、临床用药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疾病为脑梗死、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和肺部感染,其中脑梗塞、高血压病在男性的合并发生率分别达到33.46%,30.05%,女性较此略低。男性合并冠心病者高于女性,女性合并糖尿病和骨病者高于男性。合并疾病发生率随年龄升高,血管性因素占据重要地位。90岁以上老年人最常见的合并病是冠心病、肺部感染,常伴有营养代谢紊乱及急症、危重症。便秘、抑郁及焦虑、睡眠障碍、认知障碍是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与帕金森综合征核心症状治疗相关的药物种类约占临床用药20%~30%,其他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合并疾病,临床用药与疾病谱吻合。活血化瘀剂高居中药应用频率首位,达到44.52%;通便药占11.66%;清热解毒剂占9.46%。应用频率前20位的中药品种使用率合计达到56.07%,其中12种属于中药注射剂,占60%。研究提示在帕金森综合征诊疗中,合并疾病的治疗非常重要,应重视本病的血管性因素,中医药更应关注非运动症状的改善,充分发挥中医药多靶点、整体调节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