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心痛方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结气郁证患者的疗效,分析CD40/CD40L与痰瘀互结气郁证证候及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将52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结气郁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心痛方治疗,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证候、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内中膜厚度(IMT)、CD40、CD40L。结果两组治疗后CD40/CD40L、中医证候积分、Crouse积分及IM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CD40/CD40L与中医证候积分、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及IMT之间均有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 CD40/CD40L与痰瘀互结气郁证证候及颈动脉斑块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挖掘名医王行宽辨治胸痹心痛的用药规律。方法:利用数码相机收集王行宽教授近1年来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收治的胸痹心痛患者的医案267份,规范其中出现的中药术语,建立Excel数据库,运用Weka3.6软件,对医案中出现的药味进行描述性统计,采用Apriori算法对药味进行关联分析。结果:1用药讲究通补兼施,"通"予丹参、薤白、三七、柴胡、郁金、瓜蒌皮、法半夏等;"补"予白参、麦冬、白芍、茯神、炙远志、黄芪、茯苓等;2可信度≥0.90的药味关联多为丹参或柴胡与补气阴药、豁痰化瘀药之间的配伍;3可信度≥0.65的同类药味关联中,治心常用白参、五味子、白芍配麦冬,法半夏、黄连配瓜蒌皮等;治肝常予郁金配柴胡,天麻、白蒺藜配钩藤、石决明等。另外,王老治疗胸痹心痛"用药平和",药味几无峻烈之品,药量的运用亦多在常理之中。结论:"肝心同治、通补兼施、用药平和"乃王老临床辨治胸痹心痛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改良冠脉结扎法,建立一种成功率和成活率皆高的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通过综合优化实验大鼠选择、麻醉剂选择、人工呼吸管理、冠脉结扎、术后保温及抗感染等方法改良造模.结果 成功建立了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术后1d大鼠存活率为92.50%,3只死亡,分别死于肺损伤、心律失常和麻醉过度;1周后存活率为90.00%.结论 综合优化各种因素、改进制模方法能够提高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成功率并降低大鼠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结气郁证患者血小板-白细胞(PLT-WBC)相关参数的改变,探讨其在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结气郁证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90例患者按照中医证候诊断分别纳入痰瘀互结气郁证组(观察组)60例、非痰瘀互结气郁证组(对照组)30例,另设健康人30例为健康组。分别检测3组血浆、血细胞P选择素(PS)、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GL-1)、WBC分化抗原40(CD40)、WBC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的表达。结果观察组、对照组血浆、血细胞PS、PSGL-1、CD40、CD40L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且观察组各项指标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PS、PSGL-1、CD40、CD40L在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的发病中有重要意义;PS、PSGL-1、CD40、CD40L可能与痰瘀互结气郁证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指数(Crouse积分)以及血清P-选择素(PS)、血清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GL-1)水平,探讨血小板-白细胞相互反应在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阻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观察组),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痰瘀互阻证组、非痰瘀互阻证组,健康人30例(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血清PS、PSGL-1水平与IMT、Crouse积分。结果:(1)观察组IMT、Crouse积分、PS、PSGL-1均明显高对照组(P0.01);痰瘀互阻证组IMT、Crouse积分、PS、PSGL-1明显高于非痰瘀互阻证组(P0.01)。(2)PS和PSGL-1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714,P0.01)。血清PS与IMT、Crouse积分呈正相关(P0.01)。血清PSGL-1含量与IMT、Crouse积分亦呈正相关(P0.05,P0.01)。(3)冠脉造影结果中病变分支越多,PS、PSGL-1的水平越高(P0.01,P0.05)。结论:(1)颈动脉IMT及斑块积分可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2)PS、PSGL-1在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能与痰瘀互阻的实质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数据挖掘的名老中医王行宽辨治胸痹心痛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名医王行宽辨治胸痹心痛的规律。方法收集王老门诊胸痹心痛医案267份,规范其中出现的中医术语,建立Excel数据库,运用Weka3.6软件,对证候、证素、病机、治法、药味等进行描述性统计,采用Apriori算法对主要病机→治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证候包括胸闷(痛)、心悸、气短、舌淡(黯)红等;证素辨证以肝、心为主,尚有血瘀、痰、气郁、热等;病机关键为肝心失调,包括肝木失疏、心络瘀阻等;治疗原则为肝心同治,治"肝"以疏肝木为主,治"心"包括通络、化痰瘀、宁心、益气营等;主要病机→治法的关联置信度均≥0.50,其中肝心失调→肝心并治为0.71,具有较高的置信度;用药讲究通补兼施,"通"予丹参、薤白、三七、柴胡等,"补"予白参、麦冬、白芍、茯神、炙远志等。结论 "心痛治肝、肝心同治、通补兼施"乃王老临床辨治胸痹心痛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心痛方对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结气郁证患者PS、PSGL-1、CD40、CD40L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探讨心痛方的的作用机制。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服用心痛方,对照组服用拜阿司匹灵、阿托伐他汀钙,疗程3个月。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PS、PSGL-1、CD40、CD40L的表达,记录IMT、颈动脉Crouse积分、中医证候积分、ECG、综合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明显抑制PS、PSGL-1、CD40、CD40L的表达,降低IMT、Crouse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心电图,提高综合临床疗效(P<0.01);治疗组在抑制CD40、CD40L的表达、降低Crouse积分与中医证候积分、提高综合疗效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心痛方能明显降低PS、PSGL-1、CD40、CD40L的表达,可能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白细胞相互反应相关因子,从而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