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刺五加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是东北地区道地药材之一。该研究对来源于不同道地产区的3份刺五加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并筛选特异性DNA条形码,并基于筛选出的特异性DNA条形码对道地产区的刺五加进行种质资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3个不同道地产区的刺五加叶绿体基因组全长为156779~156781 bp,叶绿体基因组呈典型的四分体结构,含有的基因数量均为132个,其中蛋白质编码基因87个,tRNA 37个,rRNA 8个,其叶绿体基因组比较保守。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atpI、ndhA、ycf1、atpB-rbcL、ndhF-rpl32、petA-psbJ、psbM-psbD、rps16-psbK可作为潜在的刺五加特异性DNA条形码。该研究选择序列长度为700~800 bp且易于扩增的atpI和atpB-rbcL片段对道地产区的13个产地184份刺五加样品进行扩增,序列分析结果表明atpI和atpB-rbcL分别能鉴定9、8个基因型,2段序列联合分析形成23个基因型,命名为H1~H23,分布最广和占比最多的单倍型为H10,H2次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94和1.82×10^(-3),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中介邻接网络分析结果显示23种基因型可分为4类,其中,单倍型H2是最古老单倍型,并以H2为中心呈星状辐射,说明其在道地产区发生种群扩张。该研究可为刺五加道地药材遗传品质研究和刺五加的叶绿体基因工程研究奠定基础,进一步加深对刺五加居群的遗传机制研究,为刺五加遗传进化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大多数中药材在加工前需要进行软化处理,然而软化终点一般由人主观确定。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刺压传感器用于中药材软化情况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将各种中药材按直径分为大、中、小3组分别浸润。设计并自制了一种用于测定中药材硬度的针刺压传感器,利用压力传感器和微波测水仪分别对中药材的硬度和水分含量进行检测。通过人工判断,验证浸润软化终点时间的准确性。结果:丹参、大黄、苍术等药材水分含量与硬度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一般情况下,药材直径较大时,软化终点所需时间较长。用水分含量值计算软化终点处药材的硬度,利用针刺压传感器测定软化终点,各组软化率均为95.2%~100%。结论:针刺压传感器可准确检测中药材软化情况。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是常用的大宗中药材。本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 X Ten平台对6份来自不同产地的桔梗进行叶绿体基因组测序,筛选特异性DNA条形码,基于特异性DNA条形码对不同产区的桔梗样品的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6份桔梗叶绿体基因组全长为172 260~172 275 bp,均呈现典型的环状四分体结构,编码141个基因。根据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和扩增效率分析发现trnG-UCC和ndhG_ndhF可作为潜在的桔梗种内种质资源鉴定的特异性DNA条形码。对来自9省15个产地305份桔梗样品的trnG-UCC和ndhG_ndhF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trnG-UCC和ndhG_ndhF分别有5和11个变异位点,分别鉴定到5和7个单倍型;两段序列联合分析鉴定13个单倍型(Hap1~Hap13),其中占比最多的是Hap4,其次是Hap1。3个产地拥有的特异单倍型,可作为该产地的DNA分子标签与其他产地的桔梗种质资源进行区分。单倍型多样性、核苷酸多样性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94、4.79×10-3和0.000 0~0.020 3,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GEO数据库中的小分子激酶抑制剂在癌症中引发获得性耐药的基因表达谱,探究获得性耐药的机制和模式.方法 经数据预处理后,将涉及14种激酶抑制剂和11种癌症的42个获得性耐药实例基因表达谱中的上下调印记基因集构成数据集.根据Jaccard相似性距离,利用ward.D法进行层次聚类及模式划分.结果 通过计算分析,将42个耐药实例划分为11个社团和4种模式.通过进一步的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发现了一些启发性的结果,如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在弥漫大B淋巴细胞瘤中引发获得性耐药机制与叉头框蛋白(FOXO)信号通路相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在不同癌症中引发获得性耐药的机制集中在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7(IL-17)、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等通路的激活,黑色素瘤中的获得性耐药机制与PI3K、酪氨酸激酶受体3(ErbB3)、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等通路相关.结论 利用基因表达谱印记构建的激酶抑制剂获得性耐药数据集有助于更好地在宏观上对不同模式的获得性耐药机制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