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膝过伸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预后。针刺是脑卒中后膝过伸康复的主要疗法之一,临床应用广泛。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从针刺疗法、电针疗法、穴位注射、穴位按摩等4个方面总结归纳治疗膝过伸的优势及不足之处,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脑卒中后膝过伸的临床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夹脊电针联合常规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脊髓损伤后肌肉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疗法,包括常规药物、常规针刺、防治并发症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夹脊电针治疗.2组均以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运用临床痉挛指数(CSI)、改良的人体主要运动肌群肌张力评定量表(MAS)、改良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与疗程结束后痉挛情况、肌张力情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情况并做组内组间比较,疗程结束后评估临床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2组患者CSI、MAS、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1).结论:常规疗法能明显减轻脊髓损伤后肌痉挛患者肌张力,缓解痉挛,改善生活活动能力,加用夹脊电针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3.
综述近年来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针灸选穴。结果提示临床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有效腧穴以背俞穴、腹募穴、八髎穴等为主,大部分学者采用循经取穴,所选腧穴多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任脉、督脉,包括背俞穴、募穴、下合穴等特定穴,按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关元、中极、八髎、气海、三阴交、阴陵泉、水道、膀胱俞、肾俞、足三里、会阳、天枢、中脘、曲骨等。总结分析其病因病机及腧穴治疗作用机理后提示,脊髓损伤后伴发排尿功能障碍是临床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规范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的针灸选穴治疗方案,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是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临床研究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合募穴与单纯针刺两种方法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SCI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合募穴治疗组40例与单纯针刺对照组40例。治疗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疗前疗后在膀胱功能(日排尿次数、单次排尿量、残余尿量、生存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日排尿次数减少、单次排尿量显著增多(P0.05),并且治疗改善程度较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残余尿量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降低较大(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显著升高(P0.05);并且治疗组升高程度较大(P0.05)。结论电针合募穴与单纯针灸治疗SCI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且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通窍活血针法治疗风寒型Bell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门诊的60例风寒型Bell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的奇偶数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通窍活血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3例、5例、2例、0例,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5例、10例、1例、4例,总有效率8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本篇研究报道讨论通窍活血针法治疗Bell面瘫可以有效改善面部微循环,有利于受损神经纤维的修复,临床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头穴丛刺疗法,探讨病情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针刺加药物组)、对照组(单纯药物组),每组30例,分别于入院1天、14天早晨空腹采集静脉血,观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的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针刺疗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估。结果:治疗组内比较1天与14天有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比较1天与14天有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1天无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1,4天有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丛刺疗法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且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中风后呃逆是中风病一个常见的并发症,往往呈顽固性发作。其反复发作可加重患者饮食困难、疲劳和精神萎靡,引起吸入性肺炎、营养缺乏、水电解质紊乱、体质下降、抑郁和呼吸抑制等,使中风患者的恢复期显著延长,甚至加重病情,应予以及时控制。但是目前尚未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导师高维滨教授运用电针夹脊穴治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神阙穴盐熨法治疗慢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尿路感染症状和早期肾损伤标志物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片或头孢氨苄甲氧苄啶胶囊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熨神阙穴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2周。治疗12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尿白细胞和红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以及早期肾损伤标志物尿α1-微球蛋白(α1-MG)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尿白细胞与红细胞计数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尿白细胞与红细胞计数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尿α1-MG、β2-MG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尿α1-MG、β2-MG水平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76.67%(23/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阙穴盐熨法治疗慢性尿路感染,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降低患者尿白细胞和红细胞计数,并降低早期肾损伤标志物的表达,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头穴丛刺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头穴丛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早晨空腹采集静脉血,观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客观的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穴丛刺疗法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autoimmune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颈髓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1,MCP-1)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 ularcelladhesionmolecules,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豚鼠全脊髓匀浆免疫抗原,皮下注射于雌性Wister大鼠双足,并在免疫当天单足皮下注射百日咳毒素,复制EAE模型。将56只雌性Wiste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和激素组。每天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在免疫第14天和第28天取材颈髓进行病理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CP-1及ICAM-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激素组神经功能评分在免疫第14天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免疫第28天明显降低(P0.01),同时电针和激素均可抑制MCP-1和ICAM-1的表达(P0.05,P0.01),染色图可观察到免疫第28天较免疫第14天阳性染色物明显减少。结论:电针可改善EAE大鼠的神经功能,抑制EAE大鼠颈髓中MCP-1和ICAM-1的表达,且作用稳定,持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