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超声提取技术的新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中药生产中超声提取技术是近年来应用于样品预处理是一项新技术。超声提取技术可强化提取过程,提高提取效率、节约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方法超声提取技术具有缩短了提取时间,还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和纯度,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热作用、机械作用及一些其它附加作用,对样品的预处理十分有利。结果超声提取技术可促进、加速提取过程,避免高温对目标成分的破坏,操作方法简便,副产品少。尤其它对天然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更具优势。结论超声提取技术可强化提取过程,提高提取效率,缩短提取时间,甚至还可以节约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因此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监测-培训-计划(MTP)干预模式对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干预效果。方法参照合理用药国际网络(WHO/INRUD)选择性用药指标调研方法(SDUIS),设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观察指标;采用MTP干预模式,每月对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进行干预,连续干预4次,比较干预前后观察指标值的变化。结果经过4次MTP干预后,门诊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平均用药时间、联合用药率、注射剂使用率及抗菌药物平均药费和抗菌药物金额百分比,分别由干预前的23.67%、4.52d、14.22%、49.29%、50.31元、51.98%下降至干预后的15.80%、2.19d、1.27%、11.39%、8.31元、10.37%,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由58.37%提高至9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P合理用药干预模式能有效提高门诊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直接从临床上获得的人关节软骨细胞,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在体外研究中,对临床上防治OA有直接指导作用。方法细胞凋亡和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密切,通过形态学及细胞生化学的方法;维持各层软骨细胞活性和平衡是关节软骨维持正常功能重要条件。中药的作用机理可以改善软骨细胞功能、促进软骨的修复。结果软骨细胞凋亡过盛可能是软骨退变发展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重要原因之一。结论软骨细胞是关节软骨中唯一的细胞,软骨细胞在软骨形成、代谢节修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细胞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发现软骨细胞凋亡在OA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莪术油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莪术油及其部分活性单体在Caco-2体外细胞吸收模型中的吸收机制,并比较各成分以单体形式及以总油形式在细胞模型上透过的异同。方法应用Caco-2体外细胞吸收模型,分别考察莪术油(Zedoary Turmeric oil,ZTO)及其部分单体,包括莪术二酮(curdione)、吉马酮(germacrone)、呋喃二烯(furanodiene)、莪术醇(curcumol)在不同方向,不同浓度下的转运情况,并比较各单体与挥发油中相应成分在同一浓度下的转运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浓度,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结果莪术二酮、吉马酮、莪术醇有很高的表观渗透系数,且不随转运方向及给药浓度影响(P>0.05);而呋喃二烯及挥发油中的其他高脂溶性成分[包括呋喃二烯、莪术烯(curzerene)、β-榄香烯(β-elemene)]在Caco-2细胞模型上不透过;挥发油中其他成分不影响莪术二酮、吉马酮在细胞模型上的透过(P>0.05);莪术油及其活性单体透过Caco-2单层细胞膜后并无代谢产物可被检测。结论莪术油及其部分单体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转运机制为被动扩散,莪术油中高脂溶性成分及呋喃二烯由于被单层细胞膜摄取而不透过Caco-2细胞,挥发油中其他成分对单体成分的透过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和评价该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5月出院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250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96%,其中无指征用药占22.1%;药物使用频次前3位为:头孢替安、头孢唑啉和头孢哌酮/他唑巴坦;使用单一抗菌药物215例(89.6%),联合用药25例(10.4%);用药疗程1~30d,平均(5.63±3.46)d,56.3%的病例术后用药时间超72h;用药时机:术前2h内用药占51.1%,48.9%的病例抗菌药物用药时机不合理.结论 250例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药物种类选择欠妥、用药时间过长、用药时机不当等问题,需加强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和评价该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5月出院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250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96%,其中无指征用药占22.1%;药物使用频次前3位为:头孢替安、头孢唑啉和头孢哌酮/他唑巴坦;使用单一抗菌药物215例(89.6%),联合用药25例(10.4%);用药疗程1~30d,平均(5.63±3.46)d,56.3%的病例术后用药时间超72h;用药时机:术前2h内用药占51.1%,48.9%的病例抗菌药物用药时机不合理.结论 250例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药物种类选择欠妥、用药时间过长、用药时机不当等问题,需加强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