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归素膏对衰老小鼠皮肤羟脯氨酸含量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4组,空白组、当归膏组、染料木素组和归素膏组,每组10只,各组小鼠分别涂以相应药物,45天后,ELISA法测定皮肤中羟脯氨酸含量,光镜观察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归素膏可明显提高衰老小鼠皮肤羟脯氨酸含量;病理学观察可见归素膏组小鼠皮肤中真皮纤维致密整齐。结论:归素膏可显著提高衰老小鼠皮肤胶原蛋白含量;改善真皮纤维结构,延缓皮肤衰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马钱苷对中波紫外线(UVB)诱导该模型中黑素生成及其作用的影响。方法:常规体外共培养人黑色素瘤A375、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以UVB20 m J/cm~2照射后加含马钱苷的培养液作用24h,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采用多巴氧化法研究酪氨酸酶活性的变化;比色法测定黑素含量,免疫印迹法测定P38通路蛋白表达。结果:马钱苷0.01μm/L可抑制UVB诱导的表皮黑素单位中酪氨酸酶活性增高,减少黑素生成,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38蛋白表达减弱信号通路作用,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而实现的。结论:高浓度马钱苷可明显抑制P38MAPK通路,进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生成。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八珍汤防治乳腺癌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数据平台筛选八珍汤活性成分,利用数据库筛选乳腺癌相关靶点。以软件构建“药物-化合物-靶点”网络,并用分子对接验证有效成分与靶点亲和力。结果 筛选出八珍汤有效成分2 336个,潜在靶点211个。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性成分槲皮素、柚皮素、山柰酚与关键靶点ATK1、CASP3具有良好亲和力。结论 初步明确八珍汤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山柰酚、槲皮素、柚皮素等活性成分作用于AKT1、CASP3等关键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产后的饮食指导,以探讨饮食护理指导对于孕妇产后减重的影响,为临床饮食护理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与数据支持.方法:通过对72例产妇的产后饮食护理指导,观察干预组与对照组的产妇的体质指数、体重等指标的变化,对干预组与对照组组间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产妇产后BMI与对照组产妇产后BMI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产前BMI与产后BMI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后BMI优于对照组.结论:合理的饮食护理指导可以帮助孕妇产后减重.  相似文献   
6.
教学方法是教师传授并指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方式。目前,教育者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中融入新的教学理念。《美容实用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很强、以技术技能操作为主要体系的医学美容技术专业主干课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宣肺润燥解毒方治疗新冠肺炎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TCMID数据库筛选宣肺润燥解毒方活性成分,利用有关数据库筛选新冠肺炎相关靶点。以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化合物-靶点”网络,并用分子对接验证有效成分与靶点亲和力。结果 筛选出宣肺润燥解毒方有效成分3019个,潜在靶点525个。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性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与关键靶点ATK1、TNF、TP53具有良好亲和力。结论 本研究初步明确宣肺润燥解毒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新冠肺炎的作用机制,为深入研究宣肺润燥解毒方治疗新冠肺炎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前期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是以社会交流、交往障碍以及重复、刻板性行为、狭窄兴趣和活动等两大核心症状为主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1]。最新研究显示,发达国家ASD的患病率已高达1.5%[2],我国6—12岁儿童中ASD患病率为0.7%[3]。截至目前,ASD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明确,  相似文献   
9.
<正>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是以社会交流、交往障碍以及重复、刻板性行为、狭窄兴趣和活动等两大核心症状为主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1]。发达国家ASD的患病率已高达1.5%[2—3],我国6—12岁儿童中ASD患病率为0.7%[4]。目前,ASD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明确,多系统受累和多种共患病往往会导致患者的核心症状加重。必需脂肪酸是一类不由人类合成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