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师承教育是当今社会中医传承的主要方式,其培养了大量的中医优秀人才,促进中医药文化和中医学术思想传播,是现代中医药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近代以来,人们脑海中逐渐形成了以西方医学为体系的思维模式时,中医学教育该如何的发展与传承。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分析了现代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的特点,阐述师承教育在现代中医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期探讨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针刺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7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针刺合丹参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78例,总有效率为79.49%,对颈型的疗效优于神经根型和椎A型(P<0.01),对风寒湿型和气滞血瘀的疗效优于肝肾不足型(P<0.05)。结果显示针刺合丹参穴位注射对颈椎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孔昭遐教授、主任医师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全国名老中医、安徽省首届名中医,从事医疗、教学、科研50余载,学验俱丰。她善于接受新思想,应用新技术,主张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对疑难病证治疗常针药并用,内治与外治结合。文章从中西医结合和互补、衷中参西、辨证与辨病结合等几个方面,通过介绍孔昭退教授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过敏性紫癜、痤疮、消化性溃疡、慢性支气管炎、术后呃逆等病证。阐述其学术思想。如何继承中医并有所创新的。  相似文献   
4.
5.
文章从研古习今,继承并创新;医药并重,医理与中药依存;诊病察舌,指导临床辨治几个方面阐述了孔昭遐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孔教授认为,学习中医典籍、继承其学术理论是从事中医行业的基本前提条件,而学习、利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创新、发展中医理论及临床是中医学科发展的必然途径;中医理论与中药相互依存,不可偏废;中医的舌诊在临床诊治方面有其实际应用价值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傅南琳  黄俊友 《中医杂志》1999,40(8):501-503
溃疡性结肠炎(UC),是结肠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迄今原因未明,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免疫、遗传、过敏有关,感染和精神因素可诱发。临床以腹痛、腹泻、粘液血便症状为特征,病程长,易复发。近年来,中医药在UC的治疗中显示出优势,疗效肯定,无副作用,现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本病属于中医“肠癖”、“痢疾”、“滞下”、“肠风”、“脏毒”、“泄泻”等范畴。病因与六淫邪袭,尤其是湿热之邪、饮食所伤、情志郁结及禀赋不足等有关。病机是  相似文献   
7.
8.
大面积烧伤常见内脏并发症的辨治(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参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烧伤研究工作多年,在临床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借带教第3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之际,对大面积烧伤常见内脏并发症的辨治体会,撷要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中药、中药加一般西药和不同剂量激素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的疗效.方法 对232例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单纯中药组、改用中药组、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单纯中药组和改用中药组予中药治疗;对照Ⅰ组予中药加一般西药加小剂量泼尼松治疗;对照Ⅱ组予中药加一般西药加大剂量泼尼松治疗.观察各组对症状、体征、尿常规、血肌酐尿素氮的综合疗效、疗程和远期疗效.结果 4组的综合疗效相近(P>0.05),单纯中药组和对照Ⅰ组的疗程较其他两组短,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组在相近时间内随访,复发率相似(P>0.05).结论 中药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的疗效确切,而且疗程短;单用中药或结合一般西药和小剂量激素是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的较好方案,病愈后仍需随访.  相似文献   
10.
中医书籍中虽然没有关于胰腺的记载,中医学理论也没有关于胰腺的论述,但是从胰腺的生理作用及胰腺疾病的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中医学对脾脏的认识相当于西医学对胰腺的认识,这在临床治疗上也可以得到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