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建立测定牛黄解毒丸中番泻苷A和番泻苷B含量的方法.方法:Agilent Zorbax S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水,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结果:番泻苷A和番泻苷B的分离度良好(R>1.5),2条标准曲线在检测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r>0.999 9),番泻苷A和番泻苷B的检测限均低于2.40 ng、定量限均低于6.40ng,高、中、低3个水平日内和日问精密度的RSD均小于3.2%,加样回收率分别高于为93.5%和92.6%.应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了10批购自不同地区的牛黄解毒丸中以上番泻苷A和番泻苷B的含量,其结果差别较大.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牛黄解毒丸中番泻苷A和番泻苷B同时定量的方法准确、可靠,可作为牛黄解毒丸中番泻苷A与番泻苷B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该药的全面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山羊角提取物中氨基酸进行含量测定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柱前衍生2,4-二硝基氟苯法(DNFB-HPLC)检测山羊角提取物中常规氨基酸含量。色谱柱为Elite AAK(250 mm×4.6 mm,5μm),流动相A:乙腈-水(1∶1),流动相B:0.05 mol/L的醋酸钠缓冲液(pH=6.4),流速为1.2 mL/min,检测波长360 nm,柱温27℃。结果:氨基酸浓度在2.50~125.0μg/m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氨基酸的平均回收率在97%~106%之间。但山羊角提取物各批次之间氨基酸含量差异较大。结论:柱前衍生DNFB法适合用于山羊角提取物中氨基酸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HPLC测定半夏中尿苷、鸟苷和腺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 ODS(5μm,4.6 mm×250 mm)色谱柱,柱温30℃,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0~17 min(3.5%~100%甲醇),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 m L·min-1。结果尿苷、鸟苷、腺苷分别在6.19~43.33、5.09~35.63、1.37~9.60μg·m L-1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分别为:Y=40.8110X-1.0926(r=0.9999),Y=49.5173X+2.1714(r=0.9999),Y=49.5006X+0.1857(r=0.9999),尿苷、鸟苷、腺苷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83%、97.15%、98.08%,RSD分别为0.89%、0.69%、1.36%。结论所用方法准确、快速、可靠,能有效地测定半夏中的尿苷、鸟苷、腺苷。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以一测多评法测定玄参中哈巴苷、肉桂酸、哈巴俄苷含量的方法,利用并验证一测多评法优化玄参饮片润透炮制最佳工艺的可行性和技术适应性。方法:采用一测多评法,以肉桂酸为内标物质,用外标法测定其含量,在一定线性范围内,建立肉桂酸与哈巴苷、哈巴俄苷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该校正因子进行哈巴苷、哈巴俄苷的含量计算,实现一测多评。以加水量、浸润时间、干燥温度为考察因素,采用一测多评法结合外标法测定哈巴苷、哈巴俄苷、肉桂酸含量,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并以哈巴苷、哈巴俄苷炮制前后变化率为指标,优化玄参饮片润透工艺。结果:建立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f肉桂酸/哈巴苷=0.060 7(RSD=0.097%)、f肉桂酸/哈巴苷=0.304(RSD=0.682%),且差异性较小;玄参最佳润透工艺为加水量为药材0.6倍,浸润时间20h,干燥温度50℃。结论:建立的一测多评法方法可行,结果可靠;优化了玄参最佳润透工艺,为玄参的润透工艺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背景:适当的力学环境是生物体正常生长发育、结构重建以及功能维持的重要因素,也是损伤组织功能性修复的关键因素之一.应力调控基因表达不仅体现在基因的开关或表达水平的调节,还可以体现在转录后的选择性剪接.目的:结合力生长因子介绍选择性剪接这种新的应力调控方式,并推测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检索PubMed 数据库(1964/2010)、CNKI数据库(2000/2009)有关力信号转导和基因选择性剪接方面的综述文章和研究报告,分析二者的联系和可能的调控机制.结果与结论:应力刺激可以导致肌细胞、成骨细胞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发生选择性剪接,产生一种新的应力敏感的生长因子力生长因子,这种新型调控方式的机制还不明确,推测与应力导致的剪接小体的位置(位移运动)以及改变了剪接酶(如RNP酶)的位置和空间结构(变形)有关.  相似文献   
6.
背景:适当的力学环境是生物体正常生长发育、结构重建以及功能维持的重要因素,也是损伤组织功能性修复的关键因素之一。应力调控基因表达不仅体现在基因的开关或表达水平的调节,还可以体现在转录后的选择性剪接。 目的:结合力生长因子介绍选择性剪接这种新的应力调控方式,并推测可能的调控机制。 方法:检索PubMed 数据库(1964/2010)、CNKI数据库(2000/2009)有关力信号转导和基因选择性剪接方面的综述文章和研究报告,分析二者的联系和可能的调控机制。 结果与结论:应力刺激可以导致肌细胞、成骨细胞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发生选择性剪接,产生一种新的应力敏感的生长因子力生长因子,这种新型调控方式的机制还不明确,推测与应力导致的剪接小体的位置(位移运动)以及改变了剪接酶(如RNP酶)的位置和空间结构(变形)有关。  相似文献   
7.
力生长因子对兔桡骨骨折愈合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目前对力生长因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肌肉、神经损伤修复方面,并证实其可明显促进肌肉细胞肥大和神经修复.关于其对骨折愈合的作用还不清楚.目的:观察力生长因子对兔桡骨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新西兰大白兔分为空白对照组、力生长因子低、高剂量组.通过手术造成大白兔左侧桡骨中段5 mm完全缺损的骨折模型,术后第3天开始,各组分别予以PBS液及质量浓度为0.36,0.72 g/L的力生长因子各0.2 mL,经皮注射至骨折断端,连续注射5 d,1次/d.术后第4,6,8周X射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于术后第8周组织学观察各组骨折部位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结论:术后第1天活动少,饮食量略减少,2 d后基本恢复正常活动与饮食.3 d内手术切口部位略有肿胀,少量渗血,无明显感染征象,12只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X射线显示,力生长因子高剂量组第4周时两骨折断端已基本结合在一起,骨皮质基本连续,骨折线模糊,第6周时骨髓腔己基本贯通,第8周时完全贯通,愈合时间较空白对照组、力生长因子低剂量组明显提前,愈合质量高.术后8周,空白对照组出现大量类骨组织,有少量编织骨形成,处于纤维性骨痂向骨性骨痂过度期;力生长因子低剂量组可见大量编织骨形成,处于骨性骨痂期;力生长因子高剂量组大量编织骨已改建为成熟的板层骨,已正处于骨痂改建期,与影像学结果一致.提示力生长因子具有明显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并且在一定范围内随剂量的增大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考察玄参炮制工艺的最优条件。方法 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以浸泡时间、蒸制时间、干燥温度为考察因素,以哈帕苷变化率、哈帕俄苷变化率、肉桂酸变化率、总评归一值(OD)为评价指标进行中心复合设计试验,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建立指标与因素间的数学模型,预测出玄参炮制的最佳工艺。 结果 最佳工艺为浸泡19min,蒸制1.2h,并于49℃下干燥。预测值与实测值偏差均较小。结论 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玄参炮制工艺稳定可行,结果可靠,为玄参的炮制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戴传云  刘火安  傅亚  汤波 《中国药房》2008,19(28):2203-2205
目的:制备蛋白类药物的多囊脂质体-海藻酸钠(MVLs-Alg)微球,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和初步的稳定性。方法:以牛血清蛋白(BSA)为模型蛋白药物,采用内部/凝胶化法制备MVLs-Alg微球,然后采用差示热分析MVLs-Alg微球中MVLs与Alg之间的关系,以及研究温度(4、25、40℃)对其包封率和基质中磷脂的过氧化值的影响。结果:制备的微球球型度好,MVLs与Alg之间可能发生了相互吸附,放置90d时,4、25、40℃条件下微球包封率分别为85.36%、63.75%、50.49%,磷脂过氧化值随温度升高不断增大,但与MVLs比较变化不明显。结论:所制备的微球明显提高了脂类的稳定性,可用于蛋白质类药物的输送。  相似文献   
10.
背景:适当的力学环境是生物体正常生长发育、结构重建以及功能维持的重要因素,也是损伤组织功能性修复的关键因素之一。应力调控基因表达不仅体现在基因的开关或表达水平的调节,还可以体现在转录后的选择性剪接。 目的:结合力生长因子介绍选择性剪接这种新的应力调控方式,并推测可能的调控机制。 方法:检索PubMed 数据库(1964/2010)、CNKI数据库(2000/2009)有关力信号转导和基因选择性剪接方面的综述文章和研究报告,分析二者的联系和可能的调控机制。 结果与结论:应力刺激可以导致肌细胞、成骨细胞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发生选择性剪接,产生一种新的应力敏感的生长因子力生长因子,这种新型调控方式的机制还不明确,推测与应力导致的剪接小体的位置(位移运动)以及改变了剪接酶(如RNP酶)的位置和空间结构(变形)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