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词话养生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花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20世纪90年代,某外地患者经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俞长荣先生(曾任福建省政协  相似文献   
2.
肉苁蓉治疗性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药理与临床阐述了肉苁蓉在治疗性功能障碍上的阴阳两擅之长,颇有见解。  相似文献   
3.
俞宜年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2):1306-1306
1清代假麻黄案 1985年仲秋,笔者与先父(俞长荣先生)在庭院赏月,时皓月当空,金风送爽,笔者央求先生讲说杏林趣闻以助雅兴,先生微笑俯允,思索少顷,遂娓娓道来:清代福州西门外某老妇患病,请医辨治,为伤寒太阳证,处方麻黄汤,用麻黄三钱(约10g).某药店恰巧麻黄售罄,老板为顾全招牌,不敢说缺药,而把岩草(俗称席草,与麻黄形似)冒充麻黄.服药后无汗,次日又请原医看,症状如故,认为病重药轻,仍用原方,加重麻黄为四钱,但仍无汗出.第3天再加重麻黄至五钱,此时真货已到,照方配给,服后大汗不止,虚脱死亡.家属告人知县王绍兰处,罪及医生.  相似文献   
4.
俞宜年 《中医杂志》2007,48(4):378-378
桔梗味苦辛,辛能开,苦能泄,具有宣肺利咽,化痰排脓的功效。古方以桔梗为化痰排脓要药者颇多,如张仲景桔梗汤、济生桔梗汤、《妇人大全良方》桔梗饮予、《杂病源流犀烛》桔梗二陈汤、张景岳桔梗杏仁煎等,用于肺痈、咳喘痰多等病症,疗效确切。现代药理证实,桔梗可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分泌亢进从而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所以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包括小儿喘息性肺炎等)、扁桃体炎等疾病。  相似文献   
5.
川芎用量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芎是一味治疗头痛的良药,无论古今均已定论,至于临床用量,医家大多认为以6~10g为宜,唯自清·陈士铎之后,尤其是现当代,颇多主张大量应用的(30~60g)。差异甚大,孰是孰非?现就笔者管见所及,试予探讨。1 升散香窜宁轻勿重就药性而言,川芎味辛性温,善于升散香窜,所谓“性最疏通,味薄气雄,一往直前,走而不守。”(《本草正义·芎)用之过量,容易造成助火、动血、耗气、伤阴之弊,所以,张锡纯先生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说“生平用芎治头痛不过三钱”(医学衷中参西录·芎);秦伯未、蒲辅周先生也主张川芎不宜重用。还有报道,治疗外感头痛用10…  相似文献   
6.
肉桂治失眠     
肉桂治失眠俞宜年(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福州350003)阮时宝(福建中医学院福州350003)临床上,若能恰当运用肉桂以治失眠,常可获得良效,试析于下。1引火归原,非此莫属笔者认为,失眠因阴阳(水火)失调,肾火上升所致者不少,治法重在引火归原,使其阴阳协调,水火既济,自然神安寐宁。肉桂擅长补益肾阳,其性能守能走,而和缓深厚,长于引火归原,远胜于同类药物如附子、干姜之属。《本草汇肉桂》指出:“下行而补肾,能导火归原。”全国著名中医....  相似文献   
7.
俞宜年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1):1197-1197
<正>先生治学严谨求实,忌用“效如桴鼓”“立竿见影”之类的酷 语。但笔者在整理先生临证医案时,仍常常不由自主地赞叹:效 如桴鼓! 1经方治伤寒病 先生实践体会,应用经方治疗伤寒病,“一定要认证准确。” 为此,他立了一条辨证准则:三定一宜(三定是定主证,定病位, 定病性;一宜是疑似宜辨)。只要方证合拍,效果显著,先生在其 代表作《伤寒论汇要分析》和《俞长荣论医集》中曾例举大量典  相似文献   
8.
最能代表福建中医学院20世纪七八十年代学术水平的,恐怕非学院五老莫属。赵菜、黄宗勖、盛国荣、俞慎初、俞长荣(按出生年月排列)五位教授并称中医学院“五老”,均为全国首批500名中医药专家。作为群体而言,他们具有名老中医那种仁者爱人、治学严谨、医术精湛的共性:作为个人而言,他们各自个性鲜明,独树一帜,各有灵根各自探。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旋覆花的性味、功能,提出作者的见解与临床应用经验,并选析其导师俞长荣老中医的3则相关医案.  相似文献   
10.
刍议医话     
俞宜年 《中医杂志》2008,49(2):185-186
医话是中医交流和传授学术经验的重要论文形式之一。兹就管见所及,谈谈如何学习医话,撰写医话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