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剔络养血明目汤治疗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6月—2021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诊治的NTG患者30例(60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40只眼)和对照组10例(20只眼)。对照组予银杏叶片和甲钴胺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剔络养血明目汤口服;2组均观察28 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受试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野平均缺损(MD)和视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结果 2组治疗前BCVA、MD和RNF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BCVA:治疗组治疗后BCVA较治疗前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60,P=0.000)。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BCVA较对照组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4,P=0.049)。(2)MD:治疗组治疗后MD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8,P=0.000)。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MD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2,P=0.029)。(3)RNFL:治疗前后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剔络养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剔络养血明目方对青光眼患者最佳矫正视力(the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视野等改善的作用,分析该方剂对视神经血流密度(vessel density,VD)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RNFL thickness)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采用剔络养血明目方治疗的117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共计234只眼的临床数据;回顾剔络养血明目方治疗的57只眼作为治疗组,另选取性别、年龄、疗程相匹配的未行该方治疗的57只眼作为对照组。分析治疗前后BCVA,视野平均敏感度(value and mean sensitivity,MS),平均缺损(mean deviation,MD)的变化。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分析治疗前后视神经VD及RNFL厚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较治疗前BCVA提升(P=0),MS值增加(P=0),MD值减小(P=0.001),整个视盘扫描区域(P=0),视盘内(P=0.004)及盘周各分区(P0.05)的VD增加,RNFL厚度(除视盘下方鼻侧区外)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MS增加(P=0.003),MD减少(P=0.024),对照组视野各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眼压稳定在目标眼压范围内的青光眼患者,剔络养血明目方能够改善其视功能和视神经VD,但对RNFL厚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Meta分析对比药物涂层球囊(DCB)与普通球囊成形术(POBA)治疗股腘动脉闭塞性疾病效果差异。方法检索中国知网、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和ISI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自建库至今DCB与POBA治疗股腘动脉闭塞性疾病的随机对照研究。以R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包括晚期管腔丢失(LLL)、再狭窄、靶病变血运重建(TLR)、截肢和死亡。结果共入选18篇文献,DCB组1400例,POBA组1002例;组间LLL[MD=-0.98,95%CI(-1.11,-0.86),P<0.001]、再狭窄[RR=0.33,95%CI(0.27,0.42),P<0.001]和TLR[RR=0.44,95%CI(0.36,0.55),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截肢[RR=0.57,95%CI(0.30,1.09),P=0.091]和死亡[RR=0.70,95%CI(0.39,1.23),P=0.2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CB用于治疗股腘动脉闭塞性疾病整体效果优于POBA。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观察配戴角膜接触镜对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BK)后角膜基底下神经纤维(CSNFs)修复的影响,探讨IVCM在评价屈光手术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在北京同仁眼科中心行SBK术患者43例(86眼),年龄18~35岁,屈光度-2.75~-10.00 D,部分患者术前均配戴过软性角膜接触镜。将患者分为4组:组I,戴镜时间≤5年,共10例;组II,戴镜时间>5~10年,共6例;组III,戴镜时间大于>10年,共4例;组IV(对照组),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共23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3、6个月采用IVCM观察CSNFs的密度、数量级弯曲度,并通过评分评价CSNFs再生速度。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不同戴镜时间患者角膜中央CSNFs密度、数量及弯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42、1.947、0.821,P>0.05),但配戴时间大于10年的患者神经密度和数量较低,弯曲度较高。术后6个月角膜中央再生CSNFs密度、数量明显低于术前,弯曲度高于术前(t=6.150、-4.141、9.709,P<0.01)。术后6个月不同戴镜时间组角膜中央再生CSNFs密度、数量及弯曲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72、0.318、0.353,P>0.05),但随戴镜时间延长,数量和密度下降,弯曲度增高;不同戴镜时间对SBK术后CSNFs再生速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73、8.806、5.364,P>0.05),但配戴角膜接触镜大于10年患者术后3和6个月再生CSNFs进入角膜中央3 mm区域的比例低于其他各组。结论配戴角膜接触镜时间对SBK术前后CSNFs无显著影响,但长时间配戴可延缓术后CSNFs的修复。IVCM可客观、定量评价SBK术后角膜神经的损伤与修复。  相似文献   
5.
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OK镜),是一种高透氧的硬性角膜接触镜,镜片基弧较角膜中央曲率平坦,通过这种逆几何的镜片设计米机械性乐平角膜.达到暂时性矫正近视的目的[1]。  相似文献   
6.
心室辅助装置是现今治疗心力衰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心室辅助装置可直接将心室的血液泵流到动脉系统,减少心脏负荷,代替心室做功,保证体内重要脏器血液供应。现从产品结构、设计思路等方面综述了两类心室辅助装置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心室辅助装置的发展做一展望。  相似文献   
7.
细菌生物膜(BBF)指细菌吸附于活性或非活性表面后,分泌多糖蛋白复合物,使细菌相互粘连并将其自身包裹其中形成的膜状物.相对于浮游细菌,BBF其毒力、耐药性均大大增强,同时也能导致机体的免疫损伤.医学常见生物膜相关感染涉及临床各科,其在众多眼部感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对BBF的概念、生物学特性以及眼科BBF相关感染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9.
患者女性,23岁.因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双眼视力下降1年半,于2010年7月26日来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就诊.6年前,患者在外院诊断为双眼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granular corneal dystrophy,GCD),有明确家族史(其父患相同疾患).1年半前因近视眼于当地医院行LASIK手术,屈光度数不详,手术过程顺利,术前裸眼视力右眼为0.7,左眼为0.6,术后1周裸眼视力右眼为1.2,左眼为1.0.术后3个月复诊时发现双眼角膜瓣下弥漫性混浊,当地医院诊断为弥漫性板层角膜炎(difffus lamellar keratitis,DLK),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治疗2个月无好转,患者自行停止治疗,角膜混浊加重,视力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乳房切除术是治疗乳腺癌患者的常见外科手术方法。为提高乳房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命质量,乳房重建技术不断完善,假体植入是目前乳房重建的主要方法,而假体植入材料对乳房重建的安全性和重建效果至关重要。本研究对乳房切除术后乳房重建植入材料及其临床应用、并发症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