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目的基于传统煎药工艺建立不同产地黄芪的HPLC指纹图谱,用于黄芪药材质量的评价。方法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15批不同产地的黄芪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并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选取了12个色谱峰作为指纹图谱共有峰,15批样品的相似度计算结果均大于0.990,说明各产地黄芪药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5批样品聚为4类;主成分分析采用3个主成分对黄芪药材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得分结果显示,甘肃民乐县所产批号为HQ-18001(S1)、HQ-18002(S2)和甘肃岷县所产批号为HQ-18007(S7)、HQ-18006(S6)的黄芪药材在所有样品中的综合得分位于前4名。结论建立基于传统煎药工艺的黄芪药材质量评价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结果可靠,可以用于黄芪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 考察在自然干燥、热风干燥、减压真空干燥方式下的黄芪药材经炮制成饮片后,药效成分的提取动力学。方法 以传统水煎煮法对黄芪饮片进行提取,建立提取动力学模型,比较黄芪药材经自然干燥、热风干燥、减压真空干燥3种初加工方式对饮片中4个评价指标(浸出物、黄芪多糖、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黄芪甲苷)提取效率差异。结果 3种干燥方式导致黄芪药材切面品相不一,提取动力学均与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合效果最佳,其中减压干燥动力学拟合方程斜率最大,提取效率最高。结论 减压干燥方式4个评价指标的药材-饮片转移率高,干燥、提取速率快,可作为传统干燥方式的替代干燥方式。不同干燥方式不仅对药材品相有影响,同时对药材制成饮片及后续饮片制成制剂过程中评价指标的提取效率也有影响,说明干燥等药材初加工是药材-饮片-制剂品质传递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引起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中药品质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中药临床的疗效,是保证中药有效性、安全性、可控性的基础。中药从种植开始形成高品质药材到临床能否发挥应有疗效,品质传递过程是重要保障,而其过程有无完整传递,需要符合中药自身特点的科学评价方法。目前中药评价方法多以化学成分含量作为评价指标,且大多是针对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药制剂等某单个环节进行质量评价,对中药在生产全产业链的各环节传递过程中的品质整体性变化缺乏关注,对中药品质从药材到制剂直至临床传递过程中的整体性评价方法还未有系统论述。针对中药品质传递过程的规律和特点,对可用于中药品质传递过程的评价技术和方法进行综述,为中药品质传递过程评价及制定符合中药本身特色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医临床疗效,在影响中药材质量的诸多因素中,产地初加工技术是源头因素,是中药材品质的关键。从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历史沿革、产地加工技术及改进、中药材仓储与运输等方面进行综述,针对产地加工及仓储运输管理等问题,提出利用现代技术,建立集约化、标准化的中药材产地采收加工技术,建立信息化、智能化仓储运输管理系统等对策,为生产出质量均一、可追溯的高品质中药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白芍治疗贫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找出白芍主要化学成分,查阅文献进行补充,筛选出候选药效成分,采用Swiss TargetPrediction和Stitch预测与药效成分相关的生物大分子,收集DrugBank上已有的靶点,并利用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取与贫血相关的靶标,筛选出两者之间的共有靶点,选择关键靶点进行GO富集及KEGG分析,分子对接验证网络分析结果。结果白芍主要化学成分有85种,筛选后获得核心靶点14个,TNF、MAKP8、IL?6等可能为关键靶点;生物功能43个,涉及生物合成与代谢、细胞增殖与凋亡、信号通路正/负调节等;通路10个,糖尿病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可能为关键通路,百日咳、乙型肝炎等疾病也可能间接影响贫血的过程;分子对接表明白芍多数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对接能力,说明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结论本研究初步探讨白芍治疗贫血的潜在活性成分和可能的作用机制,可为深入考察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作为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原料,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中药从传统动植物野生采集到现代人工种植及制剂工业化生产的转变过程中,中药品质有无完整的传递,将直接影响中药制剂的质量与临床疗效。从田间到病床,中药品质传递的过程控制是保障中药质量与疗效的关键。从中药的种子种苗、种植养殖、采收加工、饮片炮制、制剂生产等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全过程进行剖析。关注全过程的中药品质控制环节对于提高中药制剂质量、推动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笔者拟通过分析中药品质传递过程的关键控制环节——良种选育、种植产区和田间管理、适时采收与集约化加工、适度炮制、优化制剂工艺、包装规格化和储运信息化,以期为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中药制剂设计与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药品质是中医药临床疗效的基本保证.中药外用制剂从源头生产至制剂开发设计以及临床应用的各个环节,核心是将高品质的中药质量完整地传递到临床.然而,中药外用制剂是一个成分复杂多元的集合体,为保证中药产品的均一、稳定、安全、有效,须关注制剂生产全过程的每个环节——中药材良种选育、合理采收与加工、规范炮制、成型工艺优化、药物释...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以气味特征为指标的黄芪药材品质评价方法.方法 采用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获取黄芪药材气味色谱信息,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判别因子分析(discriminant factor analysis,DFA)、聚类分析(cluste...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实时电子分析技术(Real-time cell-based assay, RTCA), 探讨以细胞生物效应评价复方丹参片体外溶出度的可行性。方法  依据大鼠心肌细胞(H9C2)对复方丹参片不同时间的溶出液呈现浓度梯度依赖, 利用RTCA技术监测不同时间溶出药液的细胞动态变化, 建立一种以细胞指数(Cell index, CI)为指标的溶出动力学模型。同时计算溶出度, 与传统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溶出曲线进行相关性与一致性评价, 利用DDSolver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所得到的溶出曲线作为参比, 3个不同厂家的复方丹参片溶出曲线差异因子f1均小于15, 相似因子f2均大于50。并且2种评价方法下, 同一厂家复方丹参片的溶出曲线最佳拟合模型均一致。结论  基于RTCA细胞生物效应评价方法可以基本反映复方丹参片体外溶出度的特征。以细胞指数为指标的溶出度评价方法有望成为中药固体制剂体外溶出度新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