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世敏  舒治娥  胡东辉 《现代预防医学》2014,(19):3636-3637,3645
目的探讨研究血清胱抑素C与肝硬化的相关性,以及胱抑素C的变化与肝硬化不同阶段、程度的关联性。方法收集我院75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采用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同时选取其他患者人群血清作为对照组,观察分析测定指标与肝硬化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分析研究不同肝硬化程度与血清胱抑素C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胱抑素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肝硬化的严重程度与血清胱抑素C值具有关联性,肝硬化程度越严重胱抑素C值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胱抑素C与肝硬化具有相关性,并且能够反映患者肝硬化的严重程度,给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并可作为评价患者肝功能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清肝降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世敏  胡东辉  张京伟 《重庆医学》2012,41(31):3255-3256,325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清肝降脂汤加减,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12周后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肝功能、血脂指标。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83.3%,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肝功能及血脂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的肝功能及血脂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NAFLD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ALT,HBeAg和HBV-DNA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4月-2013年6月某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8例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均采用拉米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进行疏肝解郁、调养肝脾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症状加用不同方剂。比较2组患者治疗24周时、治疗48周时、72周时ALT正常率、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并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ALT正常率在24周时无差异,但48周及72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ALT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间HBeAg转阴率在各观察时点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HBV-DNA转阴率在24周时无差异,但48周及72周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HB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出现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2组患者生命体征、肾功、尿常规、心电图监测结果也较为平稳,未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改变。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提高慢性乙型肝炎ALT的正常率和HBeAg以及HBV-DNA的转阴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肝炎患者葡萄球菌感染情况,了解感染者葡萄球菌分布特点和药敏实验结果,为针对性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中医治疗的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在其出现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时,取痰液、血液、腹水、尿液等感染部位标本送检进行葡萄球菌分离培养。结果本次106例患者共检出147株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33株,占22.4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14株,占77.55%。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产酶菌株28株,产酶率为84.8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产酶菌株有87株,产酶率为76.32%。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发生率为6.0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MRCNS发生率为57.02%。在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痰液检出比例最高占45.45%。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SSA仅对红霉素耐药率较高,达61.30%,而MRSA耐药情况较为严重,仅万古霉素及替拉考宁耐药率为0.00%,其余抗菌药均有不同程度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MSCNS对复方新诺明及红霉素耐药率较高。结论接受中医治疗的肝炎患者中,感染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具有一定的特点,动态的监测致病菌分布并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针对性的治疗是控制患者感染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失代偿期肝硬化常见并发症,因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故一旦发生SBP较难控制,且成为原有肝病病情恶化的诱因,直接影响患者预后。本文回顾性分析了8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特征,旨在为此类患者的早期诊治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涤痰汤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理论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老年性痴呆(AD)为一种与年龄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的疾病,特别是过早的老年精神衰退,是以慢性全面性的精神功能紊乱,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临床特征,包括记忆、思维、理解、判断、计算等功能的减退和不同程度情感缺陷、人格改变,而没有意识障碍。其发病率高,危害性大。随着我国老年化人口的到来。AD已成为威胁人类晚年健  相似文献   
7.
目前,用来诊断神经系统疾病最有临床价值的影象学技术当推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atomography,CT),X线血管数字减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及磁共振成象(MagneticresonanceimasinsMRI)。正是由于这些新的科学技术成就提高了诊断神经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解毒化瘀联合温阳健脾法与解毒化瘀联合益气健脾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阴阳黄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中医辨证属阴阳黄证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温阳健脾组和益气健脾组,其中温阳健脾组在解毒化瘀治法的基础上加用附片、砂仁温阳健脾治疗;益气健脾组在解毒化瘀治法的基础上加用黄芪、白术益气健脾治疗。4周后对临床疗效加以总结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温阳健脾组和益气健脾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2%和74.1%。两组总胆红素(TBiL)均明显下降(P<0.05),温阳健脾组下降幅度较益气健脾组明显,治疗前后差值分别为(208.4±67.3)、(139.1±89.7)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温阳健脾组PTA水平上升幅度大于益气健脾组(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治疗前后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温阳健脾组患者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低于益气健脾组,未发现出血、黄疸进行性加深等不良反应。结论瘀毒论治温法干预治疗慢性重型肝炎阴阳黄证可提高疗效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涤痰汤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C组)、哈伯因组(D组)和涤痰汤组(E组),采用大鼠前脑基底核注射Aβ25-35和鹅膏覃氨酸混合液诱导复合AD动物模型,E组和D组灌胃给药28 d。用Morris水迷宫系统测定各组的逃避潜伏期及跨台次数。结果 C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平均游泳距离、跨台次数与A组、D组、E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在定位航行试验中,E组前2 d逃避潜伏期、40%区域较D组明显减少;在空间搜索试验中,E组20%区域少于D组。其余指标2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涤痰汤对于AD模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受损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且涤痰汤的保护作用稍优于哈伯因。  相似文献   
10.
刘玲  董欢  姜幼明  余世敏 《光明中医》2010,25(8):1364-1367
目的探讨涤痰汤对小鼠记忆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东莨菪碱、亚硝酸钠和乙醇分别建立记忆获得障碍、记忆巩固障碍和记忆再现障碍模型,通过跳台法观察涤痰汤对记忆障碍小鼠学习记忆三个环节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质区乙酰胆碱酯酶(AchE)、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的表达;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组织内多巴胺(DA)的含量。结果跳台实验:三种模型组在测试中,错误次数都较正常组明显增加,而潜伏期较正常组明显缩短(P0.01);涤痰汤可不同程度的改善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获得、巩固、再现障碍,与模型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指标检测:涤痰汤组AchE的表达明显降低,ChAT的表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涤痰汤可以明显抑制DA含量的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涤痰汤对学习记忆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脑内AchE的表达、提高ChAT的表达、抑制DA含量的下降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