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80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比3种关于清代名医何鸿舫类肺结核症状医案用药规律的方法,得到优化方法.方法 用"医案查询统计分析系统"完成精确和整体检索,运用频次、百分比、君臣排序,列出中药排序表,再用3种结果作横纵轴描绘散点图.结果 在频次排序-君臣排序的散点图中,频次排序在0~13之间的中药,按君臣排序大小得到结果恰似何鸿舫处方.结论 中药频次需要用其他方法对其进行评估,才可得到对医案研究客观准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若干病证今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成书年代久远,文字古奥,书中提到的有些病证属古代病名,其确切涵义往往不甚明了,当今临床上不常使用,然其所描述的症状与相应方药仍为临床辨证所沿用,故探究这些古病证的病位与性质,对正确辨证论治,提高临床疗效有较大价值。本文试举五例,拟从文字意义、证候表现。病位病性及治疗用方等方面作肤浅探讨。一、痞"痞"的原义在《说文解字》中说:"痞,痛也"。但(伤寒论)149条云:"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巨(伤寒论)讲到痞发生的部位都在"心下"。后世对痞的理解大都宗仲景,如(请病源候论》说:"痞者,心下满也。"因此…  相似文献   
3.
和法析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法是中医主要治法之一,其治法精神源于《黄帝内经》,其治法内涵当首推《伤寒论》。但由于“和”在中医学中的含义甚多,因此导致和法的概念模糊,和法的含义纷杂。这对正确使用和法、探讨和法的作用机制等均无裨益。有鉴于此,本文试对和法的形成和内涵,和法的立法原则、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历代文献癥瘕、积聚证治计算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收集历代文献中有关癥瘕、积聚辨证论治的条目1206例,对这些条例作规范化处理(标引),应用计算机医案检索统计软件作统计分析。结果提示:癥瘕、积聚证中有相当一部分病证属于腹部恶性肿瘤的晚期。古代医家认为寒邪、宿食、瘀血等病邪内结,脏腑亏损,阳气虚衰是癥瘕、积聚的主要病因病机。治法注重散寒化瘀,温补消积。用药频数位居前6位的依次是:肉桂、当归、大黄、三棱、木香、巴豆。  相似文献   
5.
郑钦安继承发扬"标本中气"学说,并且运用周易阐释医理,重视阳气,提出一气生六气的观点,运用阴阳辨证实现伤寒气化学说对临床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行开发的历代医案数据库,总结《临证指南医案》疟疾辨治特色。其所载疟疾医案症状以脾胃症状及全身症状较为突出;病因病机强调湿热,认为疟疾是一种虚实夹杂的疾病,脾胃虚弱是其发病的重要内因,在此基础上感受外邪,引起痰湿内结、中焦气滞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治疗重视扶正,常用温补法;方药主要以半夏泻心汤加减。体现了叶天士别具一格的治疗思路,为临床疟疾的治疗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7.
<续名医类案>中反映古代医家的时间医学观主要表现在根据时阃节律(运气理论、季节节律、昼夜节律、疾病发作的时间固定性)诊断疾病、根据因时制宜原则(四季节律、昼夜节律)治疗疾病、根据时间节律判断预后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8.
三焦气分湿热证与少阳病具有少阳枢机不利、气机升降失常的共同病机,在病变阶段上均处于正邪分争、相持不下的阶段,在病理上均会影响少阳气机升降出入,故协调少阳气机是治疗中的一个重点,三焦气分湿热证所用分消走泄法与少阳病所用和解之法,均属于"和法"范畴。但由于感邪的不同,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三焦气分湿热证偏重于湿遏,而少阳病偏重于热郁,故临证鉴别时要注意分辨,治疗时前者以因势利导、分消湿邪为主,后者以攻补兼施、宣郁泄热为主。  相似文献   
9.
柯雪帆教授长期专注于《伤寒论》的教学与研究,且善于总结《伤寒论》的临床经验,提出新见解;同时认为《伤寒论》编次顺序应尊重宋版,要重视《伤寒论》经典价值,提倡逐字体会《伤寒论》。在研究中,发掘出了《伤寒论》中医腹诊体系和仲景药物剂量换算规律,还于细微之处解读出仲景医德观,并进行了仲景学说与日本汉方医观点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伤寒杂病论>表里同病中表证辨治规律的梳理分析,发现在外感病发展过程中,病证的特征呈现出以肺、脾、肾三脏为主的阶段性变化规律.结合"卫出三焦"理论,提出"表证当从三焦论治"的观点.即肺为第一道防线,用药须味辛发散之麻黄类,以助卫之宣通;脾为第二道防线,用药须甘温益中之桂枝类,以滋卫之化源;肾为第三道防线,用药须辛热助阳之附子类,以固卫之根本.不仅可以更确切地指导临床,也更为符合中医的整体辨证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