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仝宗景 《中医杂志》2006,47(7):492-492
威灵仙味辛、咸,性温,归膀胱经,为祛风止痹痛之常用药.笔者将此药用于通乳,多获捷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笔者用自拟“苍耳当归饮”先闻熏后再口服,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方剂及用法方剂组成:苍耳子10克,辛荑10克,白芷10克,桔梗10克,当归15克,细辛3克,薄荷10克,黄芩15克,麻黄5克,藿香10克,生甘草5克。用法:嘱患者自己煎药,边煎药边闻吸药壶中散发之蒸气,煎煮15~20分钟,将药液倒入药杯中,再继续熏闻,待药凉温后,一次口服。每日一剂,20日为一疗程。在用  相似文献   
3.
仝宗景 《山西中医》1992,8(2):28-29
木通在古书中称通草,而通草在古书中则称通脱木。不细究者,则混而同之,致使二者在不同的本草文献中记载着不同的植物或竟混同为一物。由于二者功效相近,又同具通乳之功,所以时至今日,在临床通乳方中的混用不分现象仍相当普遍。如《中医妇科学》(1986年4月版)所载二首通乳方:“通乳丹”中用木通,亦云“或用通草”;“下乳涌泉散”中用通草,亦云“或用木通”,似乎二药任选一种即可,没有区分的必要。笔者认为,此二药通乳功用乃同中有异,我们绝不可因其同而忽其异。临床用药,在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于微细处见功夫”则也是提高疗效的因素之一。兹不揣谫陋,就二药在通乳方面的区别运用谈谈个人看法。一、阴阳升降不同:木通性味苦寒,沉降  相似文献   
4.
仝宗景 《山西中医》1991,7(3):11-12
治产后缺乳,需审证求因,进行灵活的辨证论治。虚者宜大补气血,实者宜舒肝理气,此乃诊治大纲。乳汁来源于气血,故治缺乳,需时时以顾护气血为要,切不可一味通乳而草率从事。至于升提、清心二法,乃笔者通过学习傅氏方药,结合本人临症经验悟出,可为产后缺乳之治,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6.
《傅青主女科》一书,论述精湛,方药微妙,笔者多年从事中医妇科,临证选用书中之方,每获佳效.现将对该书产后咳嗽方的应用体会飧于读者,以期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7.
竹叶汤原主治产后中风,笔者有时将此方用于妇人产后缺乳,效果颇佳。王×,女,26岁,护士,1989年12月6日初诊。患者分娩时失血较多,产后第14日,感冒风寒。自用地霉素、抗伤风胶囊等口服,2日后觉乳汁明显减少。自服“下乳涌泉散”三剂而未效,遂邀余往诊。诊见:两乳微胀,泌乳甚少。发热,时有恶寒,汗少而不畅,  相似文献   
8.
“淡味渗泄”作为中医临证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在《内经》中首先提出的。《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对于“淡味渗泄”,历代医家大都以淡味药渗湿利小便来解释。笔者认为此解释不够全面,兹就此抒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9.
升麻味辛、甘,性微寒,归肺、脾、大肠、胃经,为升阳举陷之要药.笔者治疗妇人缺乳,常于方中加入升麻,每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举例如下. 例1:李某,女,26岁.于6日前顺产一男孩,产后乳汁不行.妇产科医生为之处以"下乳涌泉散"原方.连服4剂,仍泌乳很少,遂邀余往诊.诊见:胸胁及乳房胀痛,舌红苔薄白,脉弦数.证属乳络不通,用"下乳涌泉散"疏肝通络,当属对证,然服后虽胸胁胀痛减轻而泌乳不多,是气机不达乳房所致,嘱于原方中加入升麻15g,服2剂而乳汁通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