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政治法律   1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这一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为此,共建共享和谐社会需要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注重在广大民众中培育平等宽容的和谐文化精神;让公平正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以实际行动更好地维护和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原则,反映并维护广大劳动人民的意愿和权益,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生成与发展的重要依据和准则。人民主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一贯奉行的价值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不倦的政治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主线。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以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起点的;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落脚点:以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点。  相似文献   
3.
个体人文化力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提高公民素质,重用文化人才,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保证。要加强对公民进行理想信念、平等文化、民主法制文化、崇尚科学的创新文化、社会和谐文化、勇于担当文化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国家发展的战略性引领作用,具有传播普及教化人的作用;具有提升强大综合国力的作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离不开各类人才的贡献,其中主要表现为人才对文化产品的发明创造作用和对文化产品的传播普及作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加强对公民进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只有掌握这些先进文化,公民素质才能提高,人才才会大量涌现。  相似文献   
5.
宪政以宪法为基础,它的本质是限制国家权力,并以民主为前提条件;其最高价值目标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实现的根本途径是法治。宪政与法治、民主和人权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而这一切实现的最可靠支撑是社会主义观念文化。加强宪政制度建设不仅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为此,要求我们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和普通公民都应自觉地树立宪法意识,培育社会主义宪政文化;学习宪法、尊重宪法,以宪法为最高行为准则,这是我国宪政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追求道德与利益的辩证统一董显堂,蒋菊琴近几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利益观念逐渐增强,道德观念却有所淡漠。此种现象的存在,使人感到,道德与利益的关系似乎是水火不相容的,其实不然。本文拟对道德与利益的关系谈点粗浅的看法。众所周知,道德是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7.
义利问题实质上是社会伦理规律问题,表现为道德与个人物质利益关系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直接目的虽然也是利润,但其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的需要,追求最大的社会效益,即追求社会大义。因此,在市场经济下,我们仍然需要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人民主体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衔接,一脉相承。其中相承之脉是它们一贯倡导的人民利益标准和人民主体地位原则。人民主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一贯奉行的价值目标。实现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员孜孜不倦的政治追求。人民主体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主线。  相似文献   
9.
中苏两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结局迥然不同,导致二者巨大差异的原因很多,但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不容忽视,这就是中苏两党对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同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涵盖方方面面的崭新社会形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探究中苏两党对社会主义若干问题认识的异同。对我们更好汲取苏共失败的教训、更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义利问题实质上是社会伦理规律问题,表现为道德与个人物质利益关系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直接目的虽然也是利润,但其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的需要,追求最大的社会效益,即追求社会大义。因此,在市场经济下,我们仍然需要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