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政治法律   5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以"民主的大会、团结的大会"载入史册,留下了许多民主细节,反映了延安时期党的集体领导、科学决策的民主程序和民主精神。党代表多渠道参与重大问题讨论党代表可以在小组会上发言,可以在代表团集中提意见,也可以在大会上发言。七大代表参与的重大问题讨论主要包括:一是各个代表团自由提名中央委员会候选人,讨论通过中央委员会选举条例。二是讨论大会的报告。毛泽乐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朱德的军事报告《论解放区战场》、周恩来的发言《论统一战线》,经过党代表认真深入的讨论后,做了很大修改,特别是毛泽乐的报告讨论修改了9次。三是讨论修改  相似文献   
2.
<正>历史表明,经常开展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强大组织优势和优良传统,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法宝。主要经验有:党内政治生活与党的政治路线互依共进;主要负责人的民主素养关系党内政治生活质量;营造平等的工作氛围是  相似文献   
3.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生活是党的重要软实力和突出的组织优势,具有平等性、公开性、严肃性等特点.民主讨论的组织生活,严肃深入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尊重少数、尊重下级的民主精神,为增强党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创造力,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4.
经济转型期计划与市场的并存为官员提供了“寻租”机会,现行的某些政府审批事项和国有企业转制与租赁过程中出现的财产关系调整也为腐败的滋生提供了温床。现实表明,腐败发生的地方往往是权力授予不够民主,权力制约不够到位,权力运行不够公开。设权失当,授权失误,用权失范是导致权力变质、权力异化和权力资本化的主要因素。而腐败者的侥幸心理、冒险心理、攀比心理、默认心理和双重人格心理,也是腐败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5.
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论应坚持历史与逻辑、共性与个性、价值与事实相统一。包括加强对中共执政经验和中共执政史的研究,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政治文化中吸取营养,借鉴国外其他政党治国理政的有益做法,重视对苏共失败原因研究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服务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赢得民心的重要手段。在群众诉求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农村党组织要善于换位思考,由过去以自我为中心的权力运行逻辑向以群众为中心的社会服务逻辑转变,将抽象的组织关怀转化为具体的服务供给,通过服务于农民的民生改善和精神生活需求凝聚群众,增强党的权威。  相似文献   
7.
与西方政党相比,重视基层党建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传统,也是党的组织优势。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基层党建问题有着重要的论述,其基层党建思想的形成打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不同的历史时期,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形态不同,基层党建的主题各有侧重,集中折射出党的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研究基层党建史,需要拓宽研究方法,创新基层党建格局。  相似文献   
8.
党内民主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开拓党内民主发展的新路,取得了重要成果和经验。本文从理论指导、自主创新、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互动、党员主体地位、制度建设和民主文化等方面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民主建设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行政化,主要表现为领导方式以行政命令、强制指挥为主,在领导体制上党政融合,在活动方式上混淆基层党组织与基层行政组织的功能边界。政党行政化的形成,与历史经验、体制渊源、领导干部认识局限等有关。行政化的矫正,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由过去的指令型向引导型、指挥型向示范型、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领导核心。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动,农村党员的区域流动、职业流动和生活空间呈现新变化,农村党组织原有的架构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已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要求,并导致部分党组织软弱涣散,作用发挥不明显。为此,全国各地农村党组织积极探索组织设置的新模式,形成了农村党组织架构运行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