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政治法律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抗日战争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特殊阶段和关键的转折点.所谓特殊阶段,指的是抗战打断了由国民党推行的长达10年之久的中国现代化进程,改变了中国现代化的重心与布局。所谓关键转折点,乃指抗战暴露了国民党模式的根本弊病,孕育并催熟了现代化的多元模式,形成了多元势差结构,并最终使现代化模式之争从多元复归一元。一、抗日战争打断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我们把一部中国现代史作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来认识。如果我们将中国近代史作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对应阶段的话,那么,从1912年到1949年的民国史可以视为正式推行现代化的时期,尤以国民…  相似文献   
2.
本课题对大学章程建设中民主管理和教职工维权法律地位进行研究,拟借大学章程制定工作之契机,探讨章程制定工作本身及相关规定对提升大学民主管理水平、健全和保护教职工依法维权及大学工会在章程建设及落实中应当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2020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首次提出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的概念。学习"四史"必先深刻理解认识"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历史与实践证明,贯彻落实好"四史"的学习教育,对研判世情、国情、党情,科学把握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对批判错误思潮,理清历史脉络;对汲取治国理政经验智慧,提高治国理政能力水平;对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对发掘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推动思政课创新,掌握学习研究的叙事权、话语权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大明确宣示中国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这是十九大最大的亮点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翻开党的十九大报告,"人民"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3万多字的报告中,200多次提到"人民"一词。"人民"二字成为中国道路过去、现在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已经度过了她的75岁生日。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党员人数最多的共产党组织,她的历史进程不仅与中国国情紧密相连,也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密切联系着。今天,在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社会主义发展遇到挫折、马克思主义面临挑战的世界背景下,如何正确地认识我们自己,如何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方法分析我们党所走过的道路和当前面临的任务与问题,对于坚定社会主义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面对变化了的时代,我们的党史研究应该怎么搞?我以为:第一,在今天,党史研究工作要加强,而不是削弱。前几…  相似文献   
6.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明确"为了谁",这是一个根本的价值取向。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只有人民才是真正的历史主体、社会主体,中国共产党在任何时候都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群众路线,是服务人民群众的路线,只有紧紧依靠群众,凸显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利益诉求,党员干部的一切工作必须以人民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根本评价标准,才能把群众路线实践好、贯彻好,才能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当前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针对"四风"问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增强预腐防变、抵御风险的本领,始终成为人民的公仆,做真正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合格党员。  相似文献   
7.
国家治理内在地、深层次地与地方性知识联系在一起。从根本上说,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在于人民需要和实行什么样的治理方式,在于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新概念、新范畴、新范式,这就必须依赖于地方性知识。国家治理知识是一种地方性知识,国家治理与地方性的法律、规范和价值观密切相关并受后者制约,国家治理的效果与其差异性联系在一起。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以地方性知识为起点,在尊重和把握地方性的文化特征等基础上提出更加接地气、得民心的治理目标和方式。要以"党内治理"现代化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打造中国特色的治理话语体系,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话语重构。要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在人类治理文明中创造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写入大会主题,不仅明确了这是一种主要精神动力,也彰显了新征程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所必须保持的精神状态。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视角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生成、延展的历史逻辑。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党领导人民解决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百年实践中形成发展,因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任务分工、地域范围、个体群体的不同,构成了伟大精神的多元样态。另一方面,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推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党员干部的“正身镜”和“校正器”,在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将赓续延展。  相似文献   
9.
专家视角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把“人民建议征集机制日益完善”写入五年成就,并鲜明提出“打造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的城市”的奋斗目标。这既为人民建议征集指明了努力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听民声聚民智,在新征程上,围绕人民建议征集“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的主题,来自党史、政治、法律、社会等领域的专家为人民建议征集的未来道路激荡头脑风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