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政治法律   6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先秦儒家之“知”是伦理之“善”与认识论之“真”的融合,可称之为道德认识论,具有“合真善而向美”的三维价值属性。如何让“知”达到“合宜”,实现道德认识践履的合理性以及适当性,是先秦儒家一个重要论域。他们在理论与实践中,以对“中”这一方法论原则的阐扬和“他者”即“天”“人”的显明设定,来解决道德认识何以合宜问题。先秦儒家“知”之合宜性规约,提供给我们一种儒家式生活方式,它将为化解个人、社会、自然等方面出现的利害冲突,实现新时代人之美好生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乡镇(街道)干部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方面肩负重要职责,厘清和解决乡镇干部存在的不良思想作风才能更好发挥这一职责。问卷调查揭示的问题,集中体现了乡镇干部的信念恐慌、本领恐慌、权力恐慌、利益恐慌,核心表现为作风问题。由当前我们正处于传统计划与现代市场、“破旧”与“立新”的博弈转型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社会文化氛围和组织制度性缺陷两个维度分析原因。以培育良好社风党风,完善组织培训制度和乡镇工作机制为主要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3.
建设美丽中国,必然要建设美丽乡村。提升乡村生态水平,必须厘清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构建县、镇、村三级网格化环保平台,把政府涉农部门和各阶层农民组织连接起来,群策群力,依靠科技,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龄人口的增加,养老问题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传统的养老模式存在家庭和社会的双重缺陷.成都市天天新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探索了一条社区物业公司介入城市社区养老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孝"是中国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萌芽、生成及发挥作用均受人之生理条件、情感—生命意识、代际—族权契约性交换与边际效用,以及人所处之地理环境与生产—劳作方式、宗法制度与政治王权、文化权威等因素构成的文化场影响,随不同因素作用的强弱变化,孝具有了情感性、伦理性、物质性、制度性四重属性。认识传统孝德文化场的组成与影响,认识诸文化场因素在现代社会的变化,注重人之个体人、社会人、国家人、文化人四个特点和孝德的四重属性,遵循并完善新时期孝德的文化生态场域,有利于更好地建设新时代孝德。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种养殖规模化程度的提高,乡村环保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提升乡村生态水平,建设美丽乡村,就必须化解乡村环保中的公地悲剧。认识乡村环保公地悲剧的特点,厘清乡村居民各阶层乡村环保意愿,构建镇、村、格(生活圈、生产圈)网格化环保平台,整合政府各涉农部门,明确环保主体,建设"户户参与、人人监督"的生活(产)圈,把农村各阶层居民组织起来,消解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